【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 条
[1] | 刘桂海. 基于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2010
.
|
[2] | 蔡明锋. 矿井工作面突水力电耦合场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2010
.
|
[3] | 赵伟. 高密度电法在煤层底板破坏规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 2010
.
|
[4] | 王兴. 固液耦合作用下底板突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 2011
.
|
[5] | 李凯. 煤矿水害监测预警技术及其应用[D]湖南科技大学, 2011
.
|
[6] | 杨贵. 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及预测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2004
.
|
[7] | 朱开鹏. 非均布水压作用下采煤工作面底板破坏突水机理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09
.
|
[8] | 隋海波. 工作面突水电场响应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2009
.
|
[9] | 张卫. 顾北矿11-2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并行电法探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 2012
.
|
[10] | 贾飞飞. 采动及承压水影响下巷道合理位置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 2012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 孙建. 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11
.
|
[2] | 于小鸽. 采场损伤底板破坏深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2011
.
|
[3] | 孔海陵. 煤层变形与瓦斯运移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09
.
|
[4] | 张天军. 富含瓦斯煤岩体采掘失稳非线性力学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 2009
.
|
[5] | 刘斌. 基于电阻率法与激电法的隧道含水地质构造超前探测与突水灾害实时监测研究[D]山东大学, 2010
.
|
[6] | 徐智敏. 深部开采底板破坏及高承压突水模式、前兆与防治[D]中国矿业大学, 2010
.
|
[7] | 孙晋非. 突水预测预报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12
.
|
[8] | 段宏飞. 煤矿底板采动变形及带压开采突水评判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12
.
|
[9] | 肖旸. 煤田火区煤岩体裂隙渗流的热—流—固多场耦合力学特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 2013
.
|
[10] | 陈鹏.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危险性的直流电法响应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13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3 条
[1] | 张智,李良杰,张艳瑾,熊彬,赵国敏. 纵波速度模型约束的首都圈地壳横波速度结构成像[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2,(02)
.
|
[2] | 易洪春,虞金林,陈玉玖,王健,吴国庆. 采场底板破坏带电法动态监测实验[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2,(03)
.
|
[3] | 孙强,薛晓辉,朱术云. 岩石脆性破坏临界信息综合识别[J]固体力学学报, 2013,(03)
.
|
[4] | 田坤云,刘志源,唐现奇,王国际. 新密西区煤矿群带压开采条件下水灾害综合治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
[5] | 刘树才,刘鑫明. 采动影响下导水构造电性变化的视电阻率特征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0,(03)
.
|
[6] | 刘斌,李术才,李树忱,李利平,聂利超. 基于图像熵值的矿井突水电阻率CT图像量化评价[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0,(03)
.
|
[7] | 孙强,冯永,朱术云,杨彩,薛雷. 饱水岩石加载变形过程中视电阻率–渗透率的关联性[J]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2,(02)
.
|
[8] | 柳聪亮,谭志祥,李培现,白力改,邓喀中. 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求取方法研究[J]煤矿开采, 2010,(05)
.
|
[9] | 吴海波,孙强,董守华,刘树才. 岩石受荷载变形的电阻率曲线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2,(05)
.
|
[10] | 门会理,杨京伟,刘传安,张西斌,陈东升. 承压水上开采工作面底板突水预测[J]煤矿安全, 2012,(11)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刘霄. 承压水体上复合构造地面堵水[A]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专题一:采矿与井巷工程[C], 201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