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1 条
[1] 陈思阳. 大断面黄土隧道稳定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 2011 .
[2] 雷军军. 望垄江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3] 尤琳. 青龙水电站引水隧洞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11 .
[4] 史作璟. 天池坪隧道变形控制基准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 2011 .
[5] 胡振锋. 基于NMT法的地下洞库稳定性数值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 2006 .
[6] 王波. 龙口海域软岩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分析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2006 .
[7] 龚志红. 国道318线黄草坪隧道抗震安全性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07 .
[8] 王丙震. 芙蓉路电缆隧道典型断面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 2007 .
[9] 梁峰. 地下水对山岭隧道施工的影响及防治措施研究[D]重庆大学, 2007 .
[10] 张伟. 大断面黄土隧道稳定性参数指标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 条
[1] 彭念. 原位扩建隧道围岩力学响应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 2010 .
[2] 曾杰. 深埋硬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 2011 .
[3] 袁海平. 诱导条件下节理岩体流变断裂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 2006 .
[4] 刘福胜. 基于非线性分析的锚注支护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2006 .
[5] 王汉鹏. 分岔式隧道设计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 2007 .
[6] 闫长斌. 爆破作用下岩体累积损伤效应及其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 2006 .
[7] 张天军. 富含瓦斯煤岩体采掘失稳非线性力学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 2009 .
[8] 柴文革. 围压卸载条件下花岗岩损伤演化与破坏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09 .
[9] 贾蓬.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结构面影响下隧道围岩破坏机理数值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 2008 .
[10] 徐剑坤. 基于机器视觉的巷道变形实时监测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曹平,朱宝龙,陈强. 基于突变理论的土质边坡非线性演化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9,(06) .
[2] 肖文,蒋洋,柴贺军. 走马岭隧道围岩稳定数值分析及支护结构优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6) .
[3] 吴子燕,李继沅,胡振锋,胡章彬. 大断面洞库掘进方案优化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 2006,(06) .
[4] 游鹏飞,牟瑞芳. 基于改进耗散结构理论的地铁隧道塌方演化过程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2,(06) .
[5] 崔学常,王继成,刘杰. 大断面隧道掌子面塌方的临界水压力值探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5,(02) .
[6] 李朝红,徐光兴,高召宁. 隧道层状围岩失稳的弹性倾斜梁突变模型[J]山西建筑, 2007,(24) .
[7] 者亚雷,侯克鹏,陈冲. 巷道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开裂时的突变理论分析[J]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5,(04) .
[8] 龚放. 浅析Hoek-Brown强度准则在TBM隧道稳定分析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S1) .
[9] 胡文君,马红. 管道隧道开挖过程数值模拟分析[J]天然气与石油, 2010,(01) .
[10] 姜耀东,赵毅鑫,何满潮,彭苏萍. 冲击地压机制的细观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0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刘刚. 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综述[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