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 郝楠. 温度对不同玉米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
[2] | 姜春明. 不同耐热性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对高温胁迫的响应[D]山东农业大学, 2006
.
|
[3] | 张宾. 高温下花后氮素供求关系改变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07
.
|
[4] | 吴翠平. 高温胁迫下不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07
.
|
[5] | 丁勇. 河南省玉米主要杂交种品质性状的评价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6
.
|
[6] | 姚婷. 玉米超高产营养调控措施的研究[D]贵州大学, 2009
.
|
[7] | 赵龙飞. 玉米花期高温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12
.
|
[8] | 董策. 鲜食糯玉米籽粒品质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花后逆境的响应[D]扬州大学, 2012
.
|
[9] | 郑东泽. 气象因素对寒地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 2013
.
|
[10] | 江文文. 不同调控措施对花后高温胁迫下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4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 姚婷,武美兰,钱晓刚. 贵州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性状与气候因素的初步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 2009,(05)
.
|
[2] | 陶志强,陈源泉,隋鹏,袁淑芬,高旺盛. 华北春玉米高温胁迫影响机理及其技术应对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
.
|
[3] | 周振宇. 玉米新品种“锦单18号”高产栽培[J]科技信息, 2013,(25)
.
|
[4] | 赵龙飞,李潮海,刘天学. 作物耐热性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12,(09)
.
|
[5] | 赵龙飞,李潮海,刘天学,王秀萍,僧珊珊. 花期前后高温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 2012,(23)
.
|
[6] | 赵丽晓,雷鸣,王璞,陶洪斌. 花期高温对玉米子粒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 2014,(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