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的文献。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 条
[1] 李贵芝. 联合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固相降解规律及准好氧单元最优工况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1 .
[2] 杨巧艳.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产甲烷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3 .
[3] 江东鹏. 准好氧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现场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6 .
[4] 洪大林. 垃圾填埋场厌氧—准好氧运行的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6 .
[5] 张宝伟. 垃圾渗滤液回灌蒸发减量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7 .
[6] 林娜. 准好氧填埋场氮素转化规律模拟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9 .
[7] 奉均衡. 生活垃圾内嵌PRB生物反应器原位削减渗滤液污染物过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9 .
[8] 陈馨. 厌氧—准好氧联合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变化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2 .
[9] 戴淑萍. 处理成熟垃圾渗滤液的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结构DGGE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 2012 .
[10] 刘娟. 垃圾填埋场稳定化进程核心表征指标研究[D]清华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韩智勇. 厌氧—准好氧联合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化规律及运行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1 .
[2] 曾晓岚. 垃圾渗滤液循环回灌原位处理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 2007 .
[3] 孙法迁. 垃圾渗滤液原位与异位耦合脱氮工艺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杨巧艳,刘丹,李启彬. 模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产甲烷模型及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1) .
[2] 于晓华,何品晶,邵立明,李国建. 垃圾填埋层通风对循环渗滤液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6,(01) .
[3] 于洪锋. 铁碳微电解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J]轻工科技, 2013,(08) .
[4] 卢家暄,陈烨,连宾.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分析(二)[J]环境科学动态, 2004,(04) .
[5] 欧阳峰,李启彬,刘丹.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影响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 2003,(05) .
[6] 林娜,李启彬. 填埋场污染控制新标准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机遇与挑战[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0,(01) .
[7] 代以春,刘丹,徐庆元.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设计初探[J]环境卫生工程, 20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