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魏玉君. 夏玉米光温需求与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 条
[1] 李义珍,彭嘉桂,蔡金禄,陈维高. 福建亚热带山区水稻生态和丰产技术体系[J]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92,(01) .
[2] 高素华,潘亚茹. 温室效应对气候和农业的影响[J]环境科学, 1991,(02) .
[3] 葛道阔,金之庆,石春林,高亮之.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生产的阶段性影响及适应性对策[J]江苏农业学报, 2002,(01) .
[4] 章秀福,王丹英,方福平,曾衍坤,廖西元. 中国粮食安全和水稻生产[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02) .
[5] 宋艳玲,刘波,钟海玲. 气候变暖对我国南方水稻可种植区的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04) .
[6] 徐铭志,任国玉. 近40年中国气候生长期的变化[J]应用气象学报, 2004,(03) .
[7] 崔读昌. 气候变暖对水稻生育期影响的情景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 1995,(03) .
[8] 王宏,李晓兵,韩瑞波,盖永芹. 利用NOAA NDVI和MSAVI遥感监测中国北方不同纬度带植被生长季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 2006,(12) .
[9] 李勇,杨晓光,代姝玮,王文峰.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 2010,(11) .
[10] 高亮之,李林,郭鹏. 中国水稻生长季与稻作制度的气候生态研究[J]农业气象, 1983,(01) .
[11] 葛道阔,金之庆. 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生产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 2009,(01) .
[12] 胡忠孝. 中国水稻生产形势分析[J]杂交水稻, 2009,(06) .
[13] 陈印军,尹昌斌. 对南方双季稻主产区“玉米替代”的反思[J]中国农村经济, 1999,(02) .
[14] 杨晓光,刘志娟,陈阜.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Ⅰ.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和粮食产量可能影响的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 2010,(02) .
[15] 程勇翔,王秀珍,郭建平,赵艳霞,黄敬峰. 中国水稻生产的时空动态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 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