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刘丹阳. 兴凯湖翘嘴鲌和鳜的胚胎发育及仔、稚鱼生长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1 .
[2] 孟晓梦. 花鲈(Lateolabrax sp.)耳石形态的地理变异[D]中国海洋大学, 2007 .
[3] 杨虹. 兴凯湖翘嘴鲌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9 .
[4] 孔焰. 长江上游两种铜鱼属鱼类种间特异性ISSR分子标记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南大学, 2010 .
[5] 陈澄璟. 梭鱼群体的形态学和遗传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2 .
[6] 杜时强. 北部湾口眼镜鱼渔业生物学特征及其资源开发程度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 2012 .
[7] 刘志远. 基于耳石形态及微结构特征的大黄鱼和小黄鱼早期生长发育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 2012 .
[8] 熊星. 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 Günther)基础生物学及资源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13 .
[9] 李琳琳. 兴凯湖翘嘴鲌养殖模式与药物急性毒性试验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严美姣. 人工养殖暗纹东方鲀对环境盐度适应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4 .
[2] 张辉. 西北太平洋两种卵胎生鱼类(许氏平鲉和褐菖鲉)的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罗秉征,卢继武,黄颂芳. 东海带鱼春、夏和秋季产卵群体的生殖周期特性与种群问题[J]动物学报, 1985,(04) .
[2] 董双林,王志余. 国外对鱼类耳石日轮生长的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1988,(Z1) .
[3] 李城华,尤锋,黄瑞东,杨纯武. 黄海黑鲷仔鱼耳石的日轮以及光照对其形成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 1993,(05) .
[4] 张国华,但胜国,苗志国,邓书东. 六种鲤科鱼类耳石形态以及在种类和群体识别中的应用[J]水生生物学报, 1999,(06) .
[5] 解玉浩. 鱼类耳石日轮[J]生物学通报, 1995,(11) .
[6] 解玉浩,李勃,富丽静,解涵. 鳙仔──幼鱼耳石日轮与生长的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 1995,(02) .
[7] 富丽静,解玉浩,李勃,赵怀春. 大银鱼耳石日轮与生长的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 199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