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徐红梅. 中国板栗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AFLP分析及其品种数据库的建立[D]新疆农业大学, 200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 条
[1] 程丽莉,苏淑钗,秦岭,尹伟伦. 板栗叶片DNA的提取及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5,(02) .
[2] 肖正东,何定华,何锡山,周志军,陈素传,黄武刚. 中国栗AC/GT微卫星的提取和多态性及对安徽省板栗品种的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 2005,(04) .
[3] 杨剑,唐旭蔚,涂炳坤,谢谱清. 栗属中国特有种—板栗、茅栗、锥栗RAPD分析[J]果树学报, 2004,(03) .
[4] 项艳,朱苏文,程备久. 14个板栗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激光生物学报, 2003,(04) .
[5] 高捍东,黄宝龙. 板栗主要栽培品种的分子鉴别[J]林业科学, 2001,(01) .
[6] 翁尧富,陈源,赵勇春,郑康乐,黄少甫,张建忠. 板栗优良品种(无性系)苗木分子标记鉴别研究[J]林业科学, 2001,(02) .
[7] 沈永宝,施季森. 中国栗属特有种保守RAPD片段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
[8] 张新叶,黄敏仁. 湖北省主栽板栗品种的分子鉴别[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5) .
[9] 沈永宝,施季森,林同龙. 福建建瓯锥栗、茅栗遗传多样性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6) .
[10] 王峥峰,王伯荪,李鸣光,张军丽. 锥栗种群在鼎湖山三个群落中的遗传分化研究[J]生态学报, 2001,(08) .
[11] 李作洲,黄宏文. 中国板栗与美洲栗杂种抗性遗传标记——莽草酸脱氢酶(SKD)的遗传分析[J]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4,(06) .
[12] 暴朝霞,黄宏文. 板栗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分析[J]园艺学报, 2002,(01) .
[13] 雷日平,陈辉,谢利国. 锥栗不同品种遗传距离的RAPD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2,(03) .
[14] 王英,康明,黄宏文. 用分子标记揭示植物随机大居群中亚居群的遗传结构——茅栗自然居群空间遗传结构的SSR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 2006,(01) .
[15] 郎萍,黄宏文. 栗属中国特有种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地域差异[J]植物学报, 199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