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王珍珠. 高产小麦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的品种差异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012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 潘庆民,于振文,董庆裕,张华利,姜衍坤,宿安亭,李宪文,刘存臻. 鲁麦22号小麦亩产600kg群体结构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 1997,(04)
.
|
[2] | 崔党群,张娟,闻捷,王俊振. 黄淮冬麦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模式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1,(04)
.
|
[3] | 赵广才,刘利华,张艳,杨玉双,杨兆生. 肥料运筹对超高产小麦群体质量、根系分布、产量和品质的效应[J]华北农学报, 2002,(04)
.
|
[4] | 田奇卓,于振文,潘庆民,刘万代,张三坤.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群、个体发展动态指标的研究[J]作物学报, 1998,(06)
.
|
[5] | 季书勤,赵淑章,王绍中,吕凤荣,刘媛媛,张荣英,仲有政. 温麦6号小麦9000kg/hm~2若干群体质量指标研究初报[J]作物学报, 1998,(06)
.
|
[6] | 王绍中,赵虹,王西成,范和君,田云峰. 小麦超高产品种筛选的研究初报[J]作物学报, 1998,(06)
.
|
[7] | 潘庆民,于振文,田奇卓,王月福,刘万兴,王瑞英. 追氮时期对超高产冬小麦旗叶和根系衰老的影响[J]作物学报, 1998,(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