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郑义彬. 慢性乙肝中医证候肝脏炎症反应状况分析[D]泸州医学院, 2011 .
[2] 周倩倩. 冠心病不同阶段、血瘀证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其对HUVEC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3] 陈媛媛. RGH患者焦虑、抑郁相关因素和肝郁证的调查[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 .
[4] 周凌燕. 甲亢肝阳上亢证大鼠下丘脑和肾上腺组织的蛋白质组学分析[D]中南大学, 2007 .
[5] 李莹. 芪参益气方抗急性心肌缺血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 2008 .
[6] 郭芳宏. 慢性乙肝中医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D]泸州医学院, 2010 .
[7] 王伟强. 基于气的运动对气滞血瘀形成机制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0 .
[8] 何佳. 脾阳虚证大鼠回肠组织差异蛋白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3 .
[9] 李聪. 肝郁—脾虚—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消化系统变化及疏肝健脾方作用的比较[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
[10] 于漫. 基于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对脾阴虚大鼠脾失健运机理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郭淑贞. 血瘀证(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及其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
[2] 王学良. 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肾阴虚证的蛋白组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 2007 .
[3] 孙晓敏. 肾阴虚证的血浆蛋白组学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 2008 .
[4] 卢德赵. 肾阳虚大鼠肝线粒体蛋白组变化及温补肾阳药作用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
[5] 李洪. 肝郁证模型大鼠海马差异基因表达谱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 2009 .
[6] 徐舒. 肝郁证大鼠模型血清代谢组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 2009 .
[7] 王玉杰. 疏肝—健脾—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相关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
[8] 仇琪.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大鼠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相关生物学标志分子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
[9] 刘姬艳. 基于蛋白组学的肺结核病及其中医证候血清标志物筛选与鉴定[D]浙江大学, 2013 .
[10] 张北华. IBS-D肝郁脾虚型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D]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 .
[11] 夏欧东. 肝郁证模型大鼠蓝斑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 2013 .
[12] 丁秀芳. 慢性束缚应激对大鼠LC-NE系统的影响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陈建伟,李祥,陈进,赵武生. 正常人与肝气郁结证人指甲中无机元素的比较分析[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1,(11) .
[2] 赵益业,刘承才. 肝郁证的免疫学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01) .
[3] 徐存拴,韩鸿鹏,袁金云,常翠芳,李文强,杨柯金,赵利峰,李玉昌,张会勇,Salman Rahman,章静波. 大鼠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中再生肝的基因表达差异[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03) .
[4] 李钧敏,田培坤,蒋惠秋,万大方,顾健人,林启山,刘国诠. 人血浆转甲状腺素蛋白的提纯及其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1999,(02) .
[5] 熊振芳,朱清静. 柴胡疏肝散对慢性束缚应激性肝郁证大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4,(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张晨光,何建成. 中医证候研究概述[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全国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12 .
[2] 张晨光,何建成. 中医证候研究概述[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第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