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3 条
[1] 蔺艳春.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2] 张娟.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超高产小麦碳氮代谢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3] 陆海国. 不同冬小麦近等基因系光合生理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4] 郝启飞. 不同栽培模式下黄土塬区灌浆期冬小麦物质转运特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5] 王超生. 播期、播量和氮肥运筹对小麦品种西农2000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6] 于洪喜.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调控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7] 梁艳. 江淮历代小麦主栽品种生产力与氮肥效率的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8] 张甲元. 两类不同小麦品种花后群体生理特性和物质积累运转规律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11 .
[9] 张菡. 限水条件下氮肥对豫北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D]河南师范大学, 2011 .
[10] 贺远. 豫中区冬小麦高产氮肥调控效应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011 .
[11] 伍维模.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灌浆特征及物质转移效率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
[12] 李东方.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对氮肥反应的生理生态差异[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
[13] 孙红春. 氮素和源库比对棉花“铃—叶”系统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4 .
[14] 王曙光. 江苏省太湖麦区优质专用小麦氮肥运筹技术研究[D]扬州大学, 2004 .
[15] 尹静. 氮磷对不同HMW-GS组成类型春小麦籽粒淀粉积累效应及与品质关系[D]东北农业大学, 2004 .
[16] 范雪梅. 花后干旱和渍水下氮素对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 2004 .
[17] 李焕春. 氮肥品种及施用时期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
[18] 蔡瑞国. 氮素水平对专用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山东农业大学, 2005 .
[19] 田雷. 水氮互作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6 .
[20] 王俊超. 养分对小麦冠层光合器官光合性能及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4 条
[1] 罗新宁. 基于SPAD的棉花氮素营养诊断及氮营养特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10 .
[2] 王平. 不同氮效率类型小麦氮代谢差异及其机理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3] 李存军. 区域性冬小麦籽粒蛋白含量遥感监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 2005 .
[4] 周春菊.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若干性状的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
[5] 严美玲. 水氮运筹对小麦产量、品质及碳氮代谢的影响与调控[D]山东农业大学, 2006 .
[6] 鞠正春. 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山东农业大学, 2006 .
[7] 郑险峰. 旱地不同栽培制度下作物养分流向与调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
[8] 李友军. 氮、磷、钾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淀粉品质的调控效应[D]华中农业大学, 2005 .
[9] 邹铁祥. 氮—钾水平对专用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生理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 2006 .
[10] 索全义. 内蒙古平原灌区春小麦品质特性及形成机理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
[11] 马冬云. 氮肥运筹对两种穗型超高产小麦品种碳氮代谢、产量及品质的调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7 .
[12] 杨铁钢. 不同品种和氮素水平下小麦高效氮素利用的生理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7 .
[13] 张海娜. 6-BA和氮素调控小麦、棉花叶片衰老的生理机制及衰老相关基因鉴定[D]河北农业大学, 2008 .
[14] 范亚宁. 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作物—杂草体系氮素营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
[15] 郑顺林. 营养因素对马铃薯块茎发育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8 .
[16] 杨剑. 豆粕的萌前除草活性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D]厦门大学, 2008 .
[17] 鱼欢. 施氮量、氮源及栽培模式对小麦、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
[18] 吴光磊. 麦季氮肥运筹调控冬小麦—夏玉米两作体系氮素利用及氮肥残效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2 .
[19] 蔡丽平. 崩岗侵蚀区先锋植物类芦对环境胁迫的生理生态学响应机制[D]福建农林大学, 2012 .
[20] 闫娟. 氮素对欧美杨苗木光合及养分利用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张立言,刘树欣,李振国,毕桓武. 高产麦田开花后干物质积累、运转、分配与产量形成[J]北京农学院学报, 1988,(02) .
[2] 魏其克,李红霞. 肥力对冬小麦开花后营养体内光合产物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6,(04) .
[3] 阎素红,蔡忠民,杨兆生,王俊娟,赵土岗. 不同肥力对晚播小麦开花后地上器官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 20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