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木巴拉克. 宣肺清热颗粒剂稳定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 2004 .
[2] 李铁民. 中药复方抑瘤饮体内影响小鼠S180肿瘤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及TNF-α、iNOS、Bcl-2、Bax表达的动态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 2006 .
[3] 王俊永. 脑得生丸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广东药学院, 2008 .
[4] 高开显. 灵芝发酵桑枝苦参功效及成分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李剑. 中药复方芪白合剂及蛇床子素等六种中药单体对黑素细胞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 2007 .
[2] 李成应. 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开发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 条
[1] 程永现,赵淑敏. 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中医现代化思路探索[J]中国医药学报, 2001,(01) .
[2] 姚新生,胡柯. 中药复方的现代化研究[J]化学进展, 1999,(02) .
[3] 徐筱杰. 中药复方的计算机模拟研究[J]化学进展, 1999,(02) .
[4] 梁逸曾,龚范,俞汝勤. 化学计量学用于中医药研究[J]化学进展, 1999,(02) .
[5] 乔延江,李澎涛,苏钢强,肖培根,王永炎. 中药(复方)KDD研究开发的意义[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03) .
[6] 乔延江,李澎涛,王永炎. 有效中药复方研究的方法学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05) .
[7] 何佩珊. 血清药理学在中药及复方研究中应用的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8,(05) .
[8] 包金风,刘国卿.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学研究概述[J]药学进展, 2000,(02) .
[9] 刘良. 中药复方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0,(04) .
[10] 刘成海. 中药复方体外药理研究思考[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0,(01) .
[11] 刘璐. 中药二类新药有效部位及有效部位群开发现状及思考[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0,(06) .
[12] 袁秀荣.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简要回顾[J]中医研究, 2000,(02) .
[13] 周俊. 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与多靶作用机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02) .
[14] 杨彦芳,王玉芹.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方法规范化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05) .
[15] 黄海茵,郭映华,于尔辛. 体外细胞培养应用于中药复方研究的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