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李馨园. 播种方式和追肥时期对黑龙江省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质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 2011 .
[2] 王燕. 小麦—玉米一体化垄作覆盖栽培生理生态效应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6 .
[3] 杜春莲. 泰安市冬小麦高产优质无公害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5 .
[4] 王春阳. 不同栽培模式对半旱地轮作体系下作物水肥利用效应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
[5] 杨君林. 秸秆覆盖下灌水和施氮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和氮素利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
[6] 马丽. 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垄作生态生理效应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8 .
[7] 田原. 雨养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效应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8 .
[8] 王凯. 调亏灌溉条件下不同沟垄栽培模式对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 2013 .
[9] 扈婷. 垄厢栽培对水稻形态结构、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 2013 .
[10] 田英. 施肥部位对垄沟间作小麦玉米生长和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郑险峰. 旱地不同栽培制度下作物养分流向与调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
[2] 李迪秦. 超级杂交稻冠层特性与太阳辐射利用及其对产量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3] 董浩. 灌溉和种植方式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作物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4] 张凤云. 间作垄沟灌溉作物水分调控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王旭清,王法宏,任德昌,曹宏鑫. 作物垄作栽培增产机理及技术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1,(03) .
[2] 王法宏,刘世军,王旭清,任德昌,曹宏鑫,张立民,李汉元.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的生态生理效应[J]山东农业科学, 1999,(04) .
[3] 梁宗锁,康绍忠,李新有. 有限供水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 1995,(01) .
[4] 唐登银,罗毅,于强. 农业节水的科学基础[J]灌溉排水, 2000,(02) .
[5] 康绍忠,张建华,梁宗锁,胡笑涛,蔡焕杰. 控制性交替灌溉——一种新的农田节水调控思路[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7,(01) .
[6] 康绍忠.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21世纪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8,(01) .
[7] 上官周平,邵明安. 21世纪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 1999,(01) .
[8] 骆光林,赵匀,阮俊华,方志伟,张志剑. 农业工程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农业[J]农业工程学报, 1999,(01) .
[9] 梁银丽,康绍忠. 限量灌水和磷营养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