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孙棣棣. 应用磷脂脂肪酸方法研究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规律[D]浙江农林大学, 2010 .
[2] 王迎春. 退耕还林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及土壤改良效果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 2002 .
[3] 罗双林. 红壤丘陵区混农林经营模式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 2004 .
[4] 王纪杰. 毛竹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D]浙江林学院, 2007 .
[5] 李士坤. 竹阔混交林生产力和生态效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8 .
[6] 岳建华. 毛竹水浸提液对杉木种子发芽和幼苗化感作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0 .
[7] 姜鹏. 福建杉木人工林经营密度控制图研制及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王太鑫. 巴山木竹种群生物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5 .
[2] 张刚华. 不同类型毛竹林结构特征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6 .
[3] 刘广路. 毛竹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 .
[4] 刘西军. 亚热带北缘毛竹林群落生产力、有机碳及养分动态[D]安徽农业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俞新妥. 杉木人工林地力和养分循环研究进展[J]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2,(03) .
[2] 郑郁善,林开敏,黄祖清,吴擢溪,陈秀梅. 造林模式效益评价的综合决策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3,(04) .
[3] 郑郁善,杨伦增. 杉木毛竹混交林水文效应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5,(04) .
[4] 方奇. 杉木连栽对土壤肥力及其林木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 1987,(04) .
[5] 郑郁善,陈礼光,洪伟. 毛竹杉木混交林生产力和土壤性状研究[J]林业科学, 1998,(S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