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9 条
[1] 秦华伟. 黄瓜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耐热材料的筛选[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曹玉江. 黄瓜显微结构及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关键酶基因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3] 赵世杰. 高温胁迫对转甜椒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烟草PSⅡ光化学活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09 .
[4] 吴耀领. 抗旱型与丰产型小麦品种对干旱高温胁迫的响应[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5] 刘忠国. 高温胁迫对黄瓜幼苗耐热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6] 吴翔. 高温胁迫下香榧叶片的生理生化反应[D]浙江农林大学, 2010 .
[7] 刘菲菲. 低温胁迫对棉花幼苗光合荧光特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 2010 .
[8] 王萍. 高温胁迫对短梗大参叶片结构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
[9] 程千钉. 百合杂交种的鉴定及其耐热性比较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10] 李蕊. 百合远缘杂种的获得及鉴定[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11] 程群柱. 低温弱光对黄瓜伤害机制及油菜素内酯诱导抗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12] 王之焕. 番茄品种耐低温弱光性评价及两种化学物质对其影响机理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13] 王守海. 长白山4种橐吾的栽培适应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14] 孔佩佩. 丛枝菌根真菌对切花月季和切花菊生长及温度胁迫耐受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15] 肖永芹. 外源诱导对甜叶菊品质影响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16] 龚萍. 五种香草植物在海南地区的生态适应性研究[D]海南大学, 2011 .
[17] 温丽. 水分胁迫对甜菜活性氧代谢系统及保护酶基因表达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18] 贺彭毅. 不同耐高温棉花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1 .
[19] 高文娟. 小麦水稻叶面气孔和茎秆维管束对模拟增温的初期响应[D]湖南农业大学, 2011 .
[20] 李煌. 低温胁迫下柑橘正反向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生物信息学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 条
[1] 乔建磊. 马铃薯雾培营养调控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
[2] 房伟民. 嫁接对菊花抗逆性影响及切花菊栽培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9 .
[3] 缪旻珉. 黄瓜(Cucumis sativus L.)热伤害与热适应生理机制及耐热栽培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0 .
[4] 艾希珍. 日光温室黄瓜光能利用与光合效率调节机理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5] 张保仁. 高温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调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3 .
[6] 庄飞云. 黄瓜属种间杂种(Cucumis hytivus Chen and Kirkbride)的细胞分子遗传及其系统亲缘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3 .
[7] 张吉旺. 光温胁迫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05 .
[8] 徐敦明. 植物源杀虫物质鬼臼毒素的酶免疫分析及环境安全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
[9] 刘训言. 番茄叶绿体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LeFAD7)的克隆及其在温度逆境下的功能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06 .
[10] 于晓英. 瓜叶菊(Senecio×hybridus)对热胁迫的反应及耐热变异体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6 .
[11] 苏秀红. 不同紫茎泽兰种群耐旱与耐热性的评价及耐热性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5 .
[12] 杨寅桂. 黄瓜耐热性及热胁迫响应基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7 .
[13] 欧祖兰. 银杏热适应机理及耐热优良核用无性系选择[D]南京林业大学, 2009 .
[14] 马进. 3种野生景天对逆境胁迫生理响应及园林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9 .
[15] 闫世江. 黄瓜耐低温性的遗传及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08 .
[16] 于超. 温度胁迫下番茄内质网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9 .
[17] 杨静. 苦瓜耐低温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8 .
[18] 张颖. 黄瓜低温胁迫应答转录因子CsWRKY46和CsWRKY21的表达特征与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
[19] 刘杰才. CO_2加富下大棚嫁接黄瓜对空气温湿度调控的响应及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
[20] 申浩. 川半夏规范化种植技术和对不同温度的生理响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高辉远,邹琦,程炳嵩. 甘薯光合活力、羧化效率日变化与光合午休的关系[J]作物学报, 1997,(01) .
[2] 马德华,卢育华,庞金安. 低温对黄瓜幼苗膜脂过氧化的影响[J]园艺学报, 1998,(01) .
[3] 马德华,庞金安,李淑菊,霍振荣. 温度逆境锻炼对高温下黄瓜幼苗生理的影响[J]园艺学报, 1998,(04) .
[4] 许大全,李德耀,邱国雄,沈允钢,黄启民,杨迪蝶,C.L.Beadle.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叶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研究[J]植物生理学报, 1987,(02) .
[5] 薛崧,汪沛洪,许大全,李立人.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CO_2同化作用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 1992,(01) .
[6] 何洁,刘鸿先,王以柔,郭俊彦. 低温与植物的光合作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6,(02) .
[7] 沈伟其. 测定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混合液提取法[J]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8,(03) .
[8] 林定波. 非低温理化逆境因子诱导植物抗寒性增强的分子生物学基础[J]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8,(0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张晓晶,李春青,万国峰,丁琳,朱玉秀,张文会. 高温胁迫对两个不同耐性的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A]山东植物生理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植物生物学与现代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