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8 条
[1] 邹梅. 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区羊道斑状植被格局的结构特征分析及模拟[D]兰州大学, 2011 .
[2] 王海瑞. 典型草原退化群落不同恢复演替阶段土壤物理性质及渗水性能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11 .
[3] 张艳楠. 典型草原放牧强度遥感估测[D]内蒙古大学, 2011 .
[4] 米智勇. 不同放牧强度和管理方式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的氮矿化作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5] 沈果. 放牧和季节对锡林郭勒草原干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D]郑州大学, 2011 .
[6] 宋桂龙. 践踏对足球场草坪草生长和生理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3 .
[7] 刘艳. 典型草原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制度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4 .
[8] 黄文娟. 吉林省西部草原土壤微域特征及其与植被耦合关系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05 .
[9] 郭艳玲. 多年生禾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10] 朱绍宏. 牦牛放牧强度对高寒草原植被群落及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6 .
[11] 王东波. 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群落植物根系分布浅层化的现象分析与机理探讨[D]内蒙古大学, 2007 .
[12] 庞亚娟. 退化草地牧草营养与土壤特性的相关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
[13] 刘红梅. 不同轮牧时间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
[14] 薛志宏. 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原土壤物理性质及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
[15] 田晓艳. 内蒙古羊草草原暗栗钙土水分动态变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
[16] 盛海彦. 放牧干扰对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群落和土壤因子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
[17] 陈涛. 呼伦贝尔退化羊草草甸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8 .
[18] 张兴源. 人为干扰对希拉穆仁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
[19] 春兰. 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特性及植被群落特征对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
[20] 余博. 绢蒿属荒漠草地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09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9 条
[1] 赵锦梅.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2] 鱼小军. 牦牛粪维系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健康的作用机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3] 焦婷. 温性荒漠草原放牧利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4] 常骏. 呼伦贝尔草地利用单元划分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
[5] 刘红梅. 短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与草地空间异质性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6] 赵锦梅.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7] 郑阳. 内蒙古克氏针茅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放牧管理优化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8] 侯扶江. 草地-马鹿系统的草地表现[D]甘肃农业大学, 2000 .
[9] 王艳芬. 人类活动干扰下草原温室气体地-气交换特征及碳平衡研究[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01 .
[10] 高安社. 羊草草原放牧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
[11] 高英志. 冷蒿和糙隐子草的竞争策略对冷蒿退化草原恢复过程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5 .
[12] 马秀枝. 开垦和放牧对内蒙古草原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6 .
[13] 赵威. 羊草对过度放牧和刈割的生理生态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6 .
[14] 林慧龙. 环县典型草原放牧家畜践踏的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 2007 .
[15] 王永明. 放牧强度对大针茅草原水文效应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
[16] 王明君. 不同放牧强度对羊草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
[17] 刘晓春. 民勤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及其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8 .
[18] 乌仁其其格. 草甸草原不同退化程度下植被与土壤特征与指示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
[19] 王忠武. 载畜率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
[20] 何丹. 改良措施对天然草原植被及土壤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伍典汉. 土壤坚实度与牧草根系状况的初步探讨[J]中国草原, 1984,(01) .
[2] 王炜,刘钟龄,郝敦元,梁存柱. 内蒙古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Ⅰ.退化草原的基本特征与恢复演替动力[J]植物生态学报, 199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