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任光凌. 美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历史演变(1973—2000)[D]山西大学, 2003 .
[2] 毕会武. “9·11”后美国南亚政策研究[D]新疆大学, 2005 .
[3] 王圣杰. 美国中东石油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青岛大学, 2006 .
[4] 董延凌. 美国在中东的石油战略评析[D]青岛大学, 2007 .
[5] 韩丰慧. 冷战后美国对东亚能源安全政策探析[D]青岛大学, 2009 .
[6] 周玉晶. 石油金融化的效应及策略分析[D]大庆石油学院, 2009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王亚栋. 能源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 2002 .
[2] 李兵. 国际战略通道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 2005 .
[3] 孙霞. 权力与规范[D]复旦大学, 2007 .
[4] 魏萱. 微藻在不同波长光谱下生长规律及水热液化制备生物质油的优化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 201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6 条
[1] 杨力. 试论“石油美元体制”对美国在中东利益中的作用[J]阿拉伯世界, 2005,(04) .
[2] 舒先林. 美国独霸中东石油的制约因素[J]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6,(01) .
[3] 朱耿华,陈丙先. 中东石油的忧与乐[J]百科知识, 2006,(07) .
[4] 海平. 石油价格波动的地缘政治分析[J]银行家, 2008,(09) .
[5] 陈志恒,金京淑. 东北亚能源安全与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探讨[J]东北亚论坛, 2005,(06) .
[6] 刘新华,秦仪. 略论21世纪的石油地缘政治学[J]当代亚太, 2003,(07) .
[7] 杨仁飞. 马六甲海峡问题的最新发展及对南海问题的启示[J]东南亚纵横, 2004,(09) .
[8] 徐海燕. 俄罗斯“东向”能源出口战略与中俄油气合作——基于地缘政治经济学的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
[9] 宋效峰. 论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一种地缘政治经济学的视角[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
[10] 李婧. 浅析美国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1,(03) .
[11] 拱振喜. 中东石油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2005,(01) .
[12] 韩立华. 国际能源地缘战略格局与上合组织能源一体化[J]国际经济合作, 2007,(01) .
[13] 黄佳音,杨朝红. 深化交流与合作 促进东北亚能源安全——记“2007东北亚石油经济论坛”[J]国际石油经济, 2007,(10) .
[14] 赵宏图. 透视能源外交——兼谈对中国能源外交的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 2007,(10) .
[15] 王亚栋.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图景:历史与发展[J]国际论坛, 2003,(02) .
[16] 杨光. 美国的中东石油外交[J]国际经济评论, 2003,(03) .
[17] 时殷弘. 当今中亚大国政治:出自中国视角的评估[J]国际经济评论, 2003,(04) .
[18] 管清友,张明. 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为什么是美元?[J]国际经济评论, 2006,(04) .
[19] 赵青海. 美印军事合作及其制约因素[J]国际问题研究, 2008,(05) .
[20] 张新利,翟晓敏. 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波斯湾的“双柱”政策[J]世界历史, 20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