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 条
[1] | 贾建航,李传友,金德敏,王斌. AFLP技术在玉米自交系类群分析研究中的应用[J]高技术通讯, 1999,(04)
.
|
[2] | 赵天永,王国英,谢友菊. 用基因枪将GUS基因导入玉米和小麦的茎尖分生组织(简报)[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4,(02)
.
|
[3] | 张荣,王国英,张晓红,赵虎基.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1,(01)
.
|
[4] | 曹永国,向道权,黄烈健,王守才,吴敏生,戴景瑞. SSR分子标记与玉米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2,(02)
.
|
[5] | 王国英,张宏,丁群星,戴景瑞,谢友菊. 几种玉米基因转移技术的研究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J]生物工程学报, 1996,(01)
.
|
[6] | 吴敏生,王守才,戴景瑞. AFLP分子标记在玉米优良自交系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J]作物学报, 2000,(01)
.
|
[7] | 番兴明,张世煌,谭静,李明顺,李新海. 根据SSR标记划分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J]作物学报, 2003,(01)
.
|
[8] | 番兴明,谭静,张世煌,李明顺,黄云霄,杨峻芸,彭泽斌,李新海. 利用SSR标记对29个热带和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的划分[J]作物学报, 2003,(06)
.
|
[9] | 石红良,姜艳喜,王振华,李新海,李明顺,张世煌. 玉米抗丝黑穗病QTL分析[J]作物学报, 2005,(11)
.
|
[10] | 番兴明,陈洪梅,谭静,杨峻芸. 利用配合力和SSR标记对热带和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J]西南农业学报, 2003,(01)
.
|
[11] | 谭静,番兴明,杨峻芸,陈洪梅,杨荣芬. 玉米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 2004,(03)
.
|
[12] | 杜娟,王罡,王萍,张艳华,张艳贞. 玉米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进展[J]遗传, 2001,(01)
.
|
[13] | 赵久然,郭景伦,滕海涛,尉德铭,郭强. 玉米转基因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 2000,(03)
.
|
[14] | 王凤格,赵久然,郭景伦,刘龙洲. 中国玉米新品种DNA指纹库建立系列研究 Ⅰ.玉米品种纯度及真伪鉴定中SSR技术标准实验体系的建立[J]玉米科学, 2003,(01)
.
|
[15] | 李新海,傅骏骅,张世煌,袁力行,李明顺. 利用SSR标记研究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J]中国农业科学, 2000,(02)
.
|
[16] | 袁力行,傅骏骅,刘新芝,彭泽斌,张世煌,李新海,李连城. 利用分子标记预测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2000,(06)
.
|
[17] | 黄益勤,李建生. 利用RFLP标记划分45份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2001,(03)
.
|
[18] | 李晓辉,李新海,张世煌. 植物新品种保护与DUS测试技术[J]中国农业科学, 2003,(11)
.
|
[19] | 李雪华,李新海,郝转芳,田清震,张世煌. 干旱条件下玉米耐旱相关性状的QTL一致性图谱构建[J]中国农业科学, 2005,(05)
.
|
[20] | 刘新芝,彭泽斌,傅骏骅,李连城,黄长玲. RAPD在玉米类群划分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 1997,(03)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