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6 条
[1] 黄敏,杜何为,张祖新. 玉米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4,(05) .
[2] 黎裕,王天宇,石云素,宋艳春. 玉米抗旱性的QTL分析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4,(01) .
[3] 郭景伦,赵久然,孔艳芳,尉德铭,卢柏山,王元东. 引物组合法在利用DNA指纹鉴定玉米自交系真伪中的应用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0,(02) .
[4] 王国英,张宏,丁群星,戴景瑞,谢友菊. 几种玉米基因转移技术的研究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J]生物工程学报, 1996,(01) .
[5] 黎裕,贾继增,王天宇. 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其发展[J]生物技术通报, 1999,(04) .
[6] 兰进好,张宝石. 玉米分子遗传图谱的SSR和AFLP标记构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2) .
[7] 张超良,孙世孟,金德敏,孙致良,郭宝太,王斌. RAPD技术在12个玉米骨干自交系快速鉴定中的应用[J]作物学报, 1998,(06) .
[8] 袁力行,傅骏骅,张世煌,刘新芝,彭泽斌,李新海,Khairalla,M. 利用RFLP和SSR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J]作物学报, 2001,(02) .
[9] 李晓辉,李新海,李文华,王振华,马凤鸣,袁力行,张世煌. SSR标记技术在玉米杂交种种子纯度测定中的应用[J]作物学报, 2003,(01) .
[10] 番兴明,张世煌,谭静,李明顺,李新海. 根据SSR标记划分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J]作物学报, 2003,(01) .
[11] 番兴明,谭静,张世煌,李明顺,黄云霄,杨峻芸,彭泽斌,李新海. 利用SSR标记对29个热带和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的划分[J]作物学报, 2003,(06) .
[12] 杨俊品,荣廷昭,黄烈健,唐海涛 ,向道权,戴景瑞. 玉米分子遗传框架图谱构建[J]作物学报, 2004,(01) .
[13] 姜伟,李新海,李明顺,田清震,张世煌. opaque 2基因微卫星标记与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的关系[J]作物学报, 2004,(08) .
[14] 石红良,姜艳喜,王振华,李新海,李明顺,张世煌. 玉米抗丝黑穗病QTL分析[J]作物学报, 2005,(11) .
[15] 黄烈健,向道权,杨俊品,戴景瑞. 玉米RFLP连锁图谱构建及大斑病QTL定位[J]遗传学报, 2002,(12) .
[16] 赵久然,郭景伦,滕海涛,尉德铭,郭强. 玉米转基因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 2000,(03) .
[17] 王凤格,赵久然,郭景伦,刘龙洲. 中国玉米新品种DNA指纹库建立系列研究 Ⅰ.玉米品种纯度及真伪鉴定中SSR技术标准实验体系的建立[J]玉米科学, 2003,(01) .
[18] 田清震,李新海,李明顺,姜伟,张世煌. 优质蛋白玉米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J]玉米科学, 2004,(02) .
[19] 赵久然,郭景伦,孔艳芳,池书敏,尉德铭,滕海涛. 利用DNA指纹鉴定玉米杂交种纯度及其真伪技术的研究[J]玉米科学, 1999,(01) .
[20] 袁力行,傅骏骅,刘新芝,彭泽斌,张世煌,李新海,李连城. 利用分子标记预测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20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