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杨与广. 季节性冻土存在条件下融雪径流模型研建[D]新疆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 条
[1] 王建,马明国,Paolo Federicis.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SRM融雪径流模型在Alps山区流域的应用[J]冰川冻土, 2001,(04) .
[2] 吴素芬,张国威. 新疆河流洪水与洪灾的变化趋势[J]冰川冻土, 2003,(02) .
[3] 李燕. 近40a来新疆河流洪水变化[J]冰川冻土, 2003,(03) .
[4] 雍斌,张万昌,刘传胜. 水文模型与陆面模式耦合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 2006,(06) .
[5] 陈仁升,吕世华,康尔泗,吉喜斌,阳勇,张济世. 内陆河高寒山区流域分布式水热耦合模型(Ⅰ):模型原理[J]地球科学进展, 2006,(08) .
[6] 陈仁升,康尔泗,吕世华,吉喜斌,阳勇,张济世. 内陆河高寒山区流域分布式水热耦合模型(Ⅱ):地面资料驱动结果[J]地球科学进展, 2006,(08) .
[7] 陈仁升,高艳红,康尔泗,吕世华,吉喜斌,阳勇. 内陆河高寒山区流域分布式水热耦合模型(Ⅲ):MM5嵌套结果[J]地球科学进展, 2006,(08) .
[8] 高艳红,程国栋,崔文瑞,David Gochis. 陆面水文过程与大气模式的耦合及其在黑河流域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 2006,(12) .
[9] 杨传国,林朝晖,郝振纯,余钟波,刘少峰. 大气水文模式耦合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 2007,(08) .
[10] 康尔泗,程国栋,蓝永超,金会军. 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变化趋势对气候变化响应模型[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S1) .
[11] 李培基. 1951~1997年中国西北地区积雪水资源的变化[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S1) .
[12] 王守荣,黄荣辉,丁一汇,L.R.Leung,M.S.Wigmosta,L.W.Vail. 水文模式DHSVM与区域气候模式RegCM2/China嵌套模拟试验[J]气象学报, 2002,(04) .
[13] 徐晶,林建,姚学祥,毕宝贵,吴昊. 七大江河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及应用[J]气象, 2001,(11) .
[14] 段旭,何华,许美玲. 汛期HLAFS产品在低纬高原地区预报能力客观检验[J]气象, 1997,(08) .
[15] 吴高平,韩艳红,李晓丽.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安全监测与水情测报自动化系统[J]水利水电技术, 2003,(12) .
[16] 蔡文英. 简述新疆玛纳斯河水情遥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水利水文自动化, 2003,(03) .
[17] 姜卉芳. 融雪径流模拟及其在切德克流域的应用[J]八一农学院学报, 1987,(01) .
[18] 杨秀松,姜卉芳,黄昌荣,郑忠,永刚. 融雪型新安江模型在开都河流域的应用研究[J]八一农学院学报, 1987,(04) .
[19] 冯学智,李文君,史正涛,王丽红. 卫星雪盖监测与玛纳斯河融雪径流模拟[J]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