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9 条
[1] | 陈仁升,康尔泗,杨建平,张济世. 黑河流域山前绿洲水量转化模拟研究[J]冰川冻土, 2003,(05)
.
|
[2] | 方一平,陈国阶. 西昌市生态空间占用及其生态系统安全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03)
.
|
[3] | 张利平,夏军,胡志芳.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02)
.
|
[4] | 陈国阶. 论生态安全[J]重庆环境科学, 2002,(03)
.
|
[5] | 刘东霞,卢欣石,张兵兵. 草原人口承载力评价——以陈巴尔虎旗为例[J]草业学报, 2007,(05)
.
|
[6] | 刘胤汉,管海晏,李厚地,王永,刘晓靖. 西北五省(区)生态环境综合分区及其建设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 2002,(05)
.
|
[7] | 臧淑英,倪宏伟,李艳红.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湿地生态安全响应——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 2004,(05)
.
|
[8] | 陈星,周成虎. 生态安全:国内外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 2005,(06)
.
|
[9] | 韩德林. 中国绿洲研究之进展[J]地理科学, 1999,(04)
.
|
[10] | 周成虎,罗格平,李策,汤奇成,励惠国,王钦敏,H.Fukui. 博斯腾湖环境变化及其与焉耆盆地绿洲开发关系研究[J]地理研究, 2001,(01)
.
|
[11] | 李卫红,陈跃滨,徐海量,郭永平. 博斯腾湖的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J]地理研究, 2003,(02)
.
|
[12] | 王水献,董新光,刘延峰. 焉耆盆地绿洲区近50年地下水文时空变异及水盐演变[J]地质科技情报, 2009,(05)
.
|
[13] | 陈利,黄义雄,叶功富,李翠萍,郭宏斌. 平潭县植被景观多样性研究[J]防护林科技, 2009,(05)
.
|
[14] | 于雪英,江南. 基于RS、GIS技术的湖面变化信息提取与分析——以艾比湖为例[J]湖泊科学, 2003,(01)
.
|
[15] | 高华君. 我国绿洲的分布和类型[J]干旱区地理, 1987,(04)
.
|
[16] | 王亚俊,焦黎. 中国绿洲分区及其基本类型[J]干旱区地理, 2000,(04)
.
|
[17] | 薛亮,马海州. 基于RS和GIS的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研究——以香日德绿洲为例[J]干旱区地理, 2004,(04)
.
|
[18] | 马媛,师庆东,潘晓玲. 西部干旱区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分析[J]干旱区地理, 2004,(04)
.
|
[19] | 沙占江,马海州,李玲琴,樊启顺,黄华兵,杨海镇,曹广超. 利用TM数据提取干旱区土地覆被信息的方法比较[J]干旱区地理, 2005,(01)
.
|
[20] |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崔建永,丁建丽. 热红外遥感技术探测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地下水分布的方法研究[J]干旱区地理, 2005,(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