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张蜜. 脯氨酸代谢在甘菊和切花菊抵御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机制[D]北京林业大学, 201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孙翊. 瓜叶菊PCFH基因对花青素苷合成及花色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2] 黄河. 甘菊响应盐诱导的分子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2 .
[3] 孟丽. 蓝色花形成关键基因的分离及其表达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 2006 .
[4] 胡可. 花青素苷合成途径中结构基因的表达对菊花和瓜叶菊花色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 2010 .
[5] 曹华雯. 甘菊BADH基因启动子功能鉴定及诱导型启动子的分离[D]北京林业大学, 2010 .
[6] 金雪花.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瓜叶菊花青素苷合成途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3 .
[7] 付建新. 短日照诱导甘菊成花转变的分子机理[D]北京林业大学, 201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 条
[1] 白新祥,胡可,戴思兰,王亮生. 不同花色菊花品种花色素成分的初步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05) .
[2] 王春丽,梁宗锁. 外源刺激对植物次生代谢的调节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 2009,(05) .
[3] 徐清燏,戴思兰. 蓝色花卉分子育种[J]分子植物育种, 2004,(01) .
[4] 孟丽,戴思兰. 瓜叶菊F3'5'H基因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原核表达[J]分子植物育种, 2005,(06) .
[5] 梁平,宋洪元. 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转录调控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学报, 2014,(08) .
[6] 宫硖,薛静,张晓东. 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调控基因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 2011,(06) .
[7] 刘晓月,王文生,傅彬英. 植物bHLH转录因子家族的功能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 2011,(06) .
[8] 王璐,戴思兰,金雪花,黄河,洪艳. 植物花青素苷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 2014,(06) .
[9]Ubiquitination-mediated protein degradation and modification:an emerging theme in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J]Cell Research, 2006,(05) .
[10] 张圆圆,齐冬梅,刘辉,张继冲,李崇晖,张洁,王亮生,刘公社. 观赏向日葵的花色多样性及其与花青苷的关系[J]园艺学报, 2008,(06) .
[11] 张龙,李卫华,姜淑梅,朱根发,王碧青,李洪清. 花色素苷生物合成与分子调控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 2008,(06) .
[12] 李崇晖,王亮生,舒庆艳,徐彦军,张洁. 迎红杜鹃花色素组成及花色在开花过程中的变化[J]园艺学报, 2008,(07) .
[13] 葛雨萱,王亮生,徐彦军,刘政安,李崇晖,贾妮. 蜡梅的花色和花色素组成及其在开花过程中的变化[J]园艺学报, 2008,(09) .
[14] 胡可,孟丽,韩科厅,孙翊,戴思兰. 瓜叶菊花青素合成关键结构基因的分离及表达分析[J]园艺学报, 2009,(07) .
[15] 包满珠. 植物花青素基因的克隆及应用——文献综述[J]园艺学报, 1997,(03) .
[16] 侯杰,佟玲,崔国新,许志茹,李玉花. 植物类黄酮3’-羟化酶(F3’H)基因的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 2011,(07) .
[17] 黄金霞,王亮生,李晓梅,鲁迎青. 花色变异的分子基础与进化模式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 2006,(04) .
[18] 孙卫,李崇晖,王亮生,戴思兰. 菊花不同花色品种中花青素苷代谢分析[J]植物学报, 2010,(03) .
[19] 刘安成,李慧,王亮生,庞长民,卫伟光. 石榴类黄酮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报, 2011,(02) .
[20] 葛翠莲,黄春辉,徐小彪. 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 20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