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7 条
[1] | 黄明,彭世清. 植物多酚氧化酶研究进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2)
.
|
[2] | 张春利,邵立刚,王岩,赵海滨,李长辉,宋庆杰,于海洋. 黄色素含量基因在黑龙江省小麦品种中的分布[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06)
.
|
[3] | 胡瑞波,田纪春. 小麦多酚氧化酶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 2004,(01)
.
|
[4] | 兰静,王乐凯,张守文,赵乃新,程爱华,戴常军. 影响面粉色泽因素的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 2004,(04)
.
|
[5] | 胡瑞波,田纪春. 小麦主要品质性状与面粉色泽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 2006,(03)
.
|
[6] | 张春利,何心尧,宋庆杰,何中虎,夏先春. 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在黑龙江省小麦品种中的分布[J]麦类作物学报, 2008,(05)
.
|
[7] | 张影全,付晓洁,张晓科,张晓卉,张同兴,任万杰,尉倩. 陕西小麦品种(系)籽粒黄色素含量基因的检测及其分布[J]麦类作物学报, 2010,(03)
.
|
[8] | 胡凤灵,何中虎,葛建贵,姜文武,时萍,夏先春. 小麦品种黄色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J]麦类作物学报, 2011,(01)
.
|
[9] | 陈锋,左爱辉,崔党群.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及其控制基因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 2011,(04)
.
|
[10] | 芦静,胡钰,周安定,梁晓东,曹俊梅,张新忠,黄天荣,高永红,吴新元. 新疆小麦黄色素含量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子检测及其分布[J]麦类作物学报, 2012,(02)
.
|
[11] | 陈军,高贵珍,曹稳根,马传喜.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 2010,(01)
.
|
[12] | 叶石,张影全,张晓科,任万杰,王成社. 渭北旱塬冬小麦籽粒PPO活性和YP含量基因型的分子检测[J]西北农业学报, 2010,(08)
.
|
[13] | 葛秀秀,何中虎,杨金,张歧军. 我国冬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J]作物学报, 2003,(04)
.
|
[14] | 杨金,张艳,何中虎,阎俊,王德森,刘建军,王美芳. 小麦品质性状与面包和面条品质关系分析[J]作物学报, 2004,(08)
.
|
[15] | 张立平,葛秀秀,何中虎,王德森,闫俊,夏先春,Mark W Sutherland. 普通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QTL分析[J]作物学报, 2005,(01)
.
|
[16] | 芦静,刘娜,梁晓东,周安定,曹俊梅,张新忠,李建疆,曾潮武,黄天荣,高永红,吴新元. 部分新疆小麦材料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分布规律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 2012,(01)
.
|
[17] | 焦淑婷,李伟昊,王洪瓅056001,苗现林,张海潮. 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监测报告[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1,(05)
.
|
[18] | 李军红,蔡静平,黄淑霞,曾实,张红梅. 影响面团褐变因素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 2000,(06)
.
|
[19] | 万富世,王光瑞,李宗智. 我国小麦品质现状及其改良目标初探[J]中国农业科学, 1989,(03)
.
|
[20] | 李宗智,孙馥亭,张彩英,金亚辰. 不同小麦品种品质特性及其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1990,(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