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赵红辉. 类黄酮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特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7 条
[1] 刘莉华,宛晓春,李大祥.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2,(03) .
[2] 成浩,李素芳,沈星荣. 茶树中的类黄酮物质及其生物合成途径[J]中国茶叶, 1999,(01) .
[3] 张海凤,张绍良,张春雷,孟庆华. 具抗自由基与紫外防护功效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工业, 2008,(01) .
[4] 钟兴刚,刘淑娟,李维,谭正初,杨拥军. 茶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羟自由基清除实现抗氧化功能研究[J]茶叶通讯, 2009,(04) .
[5] 王玲,屈凌波,杨冉,陈晓岚,李萍,李建军. 槲皮素和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 2006,(06) .
[6] 张静. 荧光光谱法研究盐酸胍浓度不同时变性胰蛋白酶的构象变化[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4,(04) .
[7] 黄锐,夏之宁,龚萍. 血清白蛋白与小分子化合物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8,(01) .
[8] 郁彩虹,张耀东,高裙裙,黑婷婷,李丽,张琦. 分子对接和荧光光谱法研究槲皮素与β-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08) .
[9] 尚永辉,李华,孙家娟. 荧光光谱法研究木犀草素、芹菜素或葛根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1,(02) .
[10] 张国文,王安萍. 荧光法研究中药功能因子山奈酚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09,(01) .
[11] 李红,张元湖. 应用DPPH·法测定苹果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
[12] 康明丽. 淀粉酶及其作用方式[J]食品工程, 2008,(03) .
[13] 张德权,台建祥,付勤. 生物类黄酮的研究及应用概况[J]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9,(06) .
[14] 钱建亚,DietmarMayer,ManfredKuhn. 荞麦精粉中的黄酮及其自由基清除活性[J]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0,(03) .
[15] 王会,郭立,谢文磊. 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一)[J]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6,(03) .
[16] 胡春,丁霄霖. 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6,(03) .
[17] 薛红玮,牟德华. 不同品种紫甘薯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J]食品与机械, 2011,(01) .
[18] 吴阳宁,黄惠华,杨文杰,张晨. 茶多酚对胃蛋白酶的回收以及特性的影响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 2005,(03) .
[19] 马庆一,时国庆,陈春涛,孙佳,陈晓燕. 桑叶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调节成分的研究[J]食品科学, 2006,(02) .
[20] 傅博强,李欢,王小如,LEE Frank SC. 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抑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