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 刘世文,张大旭,贾萍,张艳玲,展新,刘玉芳, 杜继民,庄树武,包可杰,齐兵,黄小刚. 关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95,(04)
.
|
[2] | 韩德韬,张昌茂,汤发强,廖忠. 颈后纵韧带张力性压迫症及手术治疗(附50例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02)
.
|
[3] | 李智钢,侯铁胜. 脊髓型颈椎病肥厚后纵韧带的病理学观察及临床意义[J]颈腰痛杂志, 2005,(06)
.
|
[4] | 严力生,罗旭耀,钱海平,钮心刚,斯清庆. 颈椎后纵韧带切除术的方法改进及其临床意义[J]颈腰痛杂志, 2009,(03)
.
|
[5] | 徐侃,邱斌松,陈正形,陈其昕,陈维善,吴琼华.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的并发症及预防[J]中华骨科杂志, 2003,(09)
.
|
[6] | 侯铁胜,傅强,贺石生,何大为,张子峰. 颈前路减压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J]中华骨科杂志, 2003,(11)
.
|
[7] | 陈德玉,何志敏,陈华江,王新伟,陈宇,郭永飞,杨海松,田海军. 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脊髓损伤临床特点与疗效[J]中华外科杂志, 2007,(06)
.
|
[8] | 袁泽农,张佐伦,刘立成,徐宝山,谭炳毅,王大川,王峰. 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退变的病因和病理变化[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1,(10)
.
|
[9] | 叶添文,贾连顺,陈德玉,王新伟,叶晓健,倪斌,袁文. 脊髓型颈椎病的后纵韧带病理分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19)
.
|
[10] | 李中实,张光铂,绳厚福,温树正,齐明,朱庆三,孙正义,谭远超,张念非,李子荣. 我国北方地区颈肩痛病人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率调查[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9,(05)
.
|
[11] | 蒋振松,张佐伦,刘立成,袁泽农. 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切除的探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3,(03)
.
|
[12] | 张伟,陈德玉,陈宇,杨海松,田海军,缪锦浩,马跃. 应力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颈椎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06)
.
|
[13] | 朱庆三,赵宝林,李英普,尹飞. 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肥厚的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9,(01)
.
|
[14] | 尹利强,尹飞,朱庆三,聂新富. 颈椎后纵韧带解剖学观察及在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