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张新华. 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 200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3 条
[1] 马驰,秦明周. 构建我国区域间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7) .
[2] 刘明皓.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以重庆市城口县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
[3] 杨建波,王国强,王莉,翟慧萍. 河南省耕地保护态势与社会责任问题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03) .
[4] 陈利根. 国外(地区)土地用途管制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 2002,(03) .
[5] 施嘉霖,杨霞. 住宅建筑节能技术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J]建设科技, 2010,(16) .
[6] 陈会广,吴沅箐,欧名豪.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构建的理论与思路[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7] 武岩,姜海,曲福田. 中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出路——基于主体行为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8] 周小平,柴铎,宋丽洁. “双纵双横”:耕地保护补偿模式创新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9] 曲福田,冯淑怡. 中国农地保护及其制度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8,(03) .
[10] 钱忠好. 农地保护:市场失灵与政策失灵[J]农业经济问题, 2003,(10) .
[11] 刘兆顺,杨德明,王冬艳,王锡魁. 我国耕地异地占补平衡的运行机制[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05) .
[12] 张效军,欧名豪,李景刚,刘志坚. 对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的设想[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02) .
[13] 邵彦敏,杨印生. 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路径选择[J]农业技术经济, 2008,(02) .
[14] 张效军,欧名豪,李景刚.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及其绩效分析[J]社会科学, 2007,(08) .
[15] 农肖肖,何政伟,吴柏清. ARCGIS空间分析建模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 2009,(01) .
[16] 蔡银莺,张安录. 武汉市农地非市场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 2007,(02) .
[17] 陈前利,蒲春玲,胡方芳. 试探耕地保护过程中农户经济利益补偿体系的理论架构[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2008,(02) .
[18] 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 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05) .
[19] 郑培,朱道林,张小武. 政府耕地保护行为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5,(09) .
[20] 史小忆,朱道林. 浅议耕地保护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内部性”问题[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