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李海强. 石河子地区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D]石河子大学, 2009 .
[2] 邢会琴. 苜蓿品种对白粉病抗性及其机理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3 .
[3] 史娟.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和鲜食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及抗性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
[4] 陈宇飞. 葡萄果实抗灰霉病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6 .
[5] 周彦. 论我国葡萄酒产业的推广[D]山东大学, 2009 .
[6] 方芳. 腺枝葡萄对葡萄黑痘病和霜霉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6 条
[1] 谢长荣. 葡萄灰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8) .
[2] 李晓红,宋润刚,杨义明,艾军,沈育杰. 山葡萄霜霉病的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J]北方园艺, 2010,(13) .
[3] 刘会宁,朱建强. 葡萄白粉病与霜霉病抗性机理分析与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1,(03) .
[4] 陈宇飞,文景芝,李立军. 葡萄灰霉病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05) .
[5] 房玉林,宋士任,张艳芳,何建林,陈书霞. 不同品种葡萄抗霜霉病特性与叶片POD、PPO活性关系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7,(02) .
[6] 燕嗣皇,陆德清,杨雨环,范恩普,曾率贞. 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J]贵州农业科学, 1995,(04) .
[7] 梁春浩,刘长远,刘丽,赵奎华. 葡萄果实内固形物含量与炭疽病发生相关性研究[J]园艺与种苗, 2011,(03) .
[8] 王跃进,贺普超.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黑痘病的鉴定研究[J]果树科学, 1987,(04) .
[9] 王国英,贺普超. 葡萄霜霉病抗病性鉴定方法的研究[J]果树科学, 1988,(02) .
[10] 王国英. 葡萄叶片气孔与霜霉病抗性[J]果树科学, 1988,(03) .
[11] 王西平,王跃进,徐炎,汪顺武,秦云泽. 葡萄品种黑痘病抗性的调查研究[J]果树科学, 2000,(03) .
[12] 陈发兴,刘星辉,陈立松. 果实有机酸代谢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 2005,(05) .
[13] 孙执中. 葡萄炭疽病及其防治[J]河北果树, 2007,(05) .
[14] 齐慧霞,刘永军,吴学仁,齐永顺,李双民,邵晨霞,景新华. 酒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机理初探[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04) .
[15] 于凤鸣. 葡萄抗感霜霉病品种三项生化指标的比较(简报)[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8,(02) .
[16] 刘会宁,胡萍. 塑料大棚欧亚种葡萄对白粉病和灰霉病的抗性研究[J]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4,(04) .
[17] 石雪晖,杨国顺,熊兴耀,刘昆玉,钟晓红,王先荣,倪建军,郭光银. 湖南省刺葡萄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J]湖南农业科学, 2010,(19) .
[18] 顾俊,王飞,张鹏,胡梁斌,徐朗莱. 植物叶表皮蜡质的生物学功能[J]江苏农业学报, 2007,(02) .
[19] 范树国,周丽娟,邱璐,李国树,李天星,杨海艳,胡永昌,陈安林. 硫酸法测定4种常见农作物秸秆的木质素含量[J]江苏农业科学, 2010,(05) .
[20] 屈立峰,赵守万. 葡萄病害的诊断与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 20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