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高英. 湖北省区域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李辉. 基于GIS的鄂州市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及乡镇农田速效养分评价与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 2004 .
[3] 张衍毓. 基于RS和PRA的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7 .
[4] 马良俊. 湖北省耕地资源数据库建设及其WebGIS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7 .
[5] 苗洁. 基于GIS的武汉市汉南区耕地主要农化性状的历史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7 .
[6] 万华兵. 耕地质量评价及其成果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7 .
[7] 李维钧. 低山丘陵区水田地力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 2009 .
[8] 张铁婵. 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地力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9] 龙晓辉. 基于3S技术的东安县耕地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分级评价[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鲁明星. 湖北省区域耕地地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 条
[1] 王秀芝. 绿肥对土壤的培肥改土作用和合理利用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5,(06) .
[2] 高士杰,李继洪,张岩,高敬伟. 作物的抗旱性及抗旱品种选育[J]安徽农学通报, 2007,(01) .
[3] 张中平,盛绍学,杨格,王本营. 六安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1999,(01) .
[4] 吴胜军,李涛,薛怀平,冯奇. 湖北省农作物种植结构区划[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6) .
[5] 吴琼泽. 基于GIS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以海南省定安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9) .
[6] 张胜海,刘玉忠,张考,姜玉超. 基于信息技术的县域耕地质量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9) .
[7] 苗洁,贺立源,黄魏,陈杰,徐胜祥,马文杰,张轶. GIS在耕地质量评价与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07,(02) .
[8] 邓先瑞,严玲,杨淑玲. 湖北省耕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8,(01) .
[9] 汤建东. 广东省耕地地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优化[J]广东农业科学, 2009,(04) .
[10] 陈朝,朱明栋,苗东丽,严圣华. 近50年湖北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甘肃农业, 2006,(04) .
[11] 危向峰,段建南,胡振琪,王建峰. 层次分析法在耕地地力评价因子权重确定中的应用[J]湖南农业科学, 2006,(02) .
[12] 鲁明星,贺立源,吴礼树,徐辉,黄魏,邓银霞. 基于GIS的华中丘陵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06,(08) .
[13] 白由路,杨俐苹. 我国农业中的测土配方施肥[J]土壤肥料, 2006,(02) .
[14]Land Quality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The Next Challenge for Soil Science[J]Pedosphere, 2003,(01) .
[15] 鲁明星,贺立源,吴礼树. 我国耕地地力评价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 200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