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王艳霞. 湖北海棠阶段转变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分析[D]浙江大学, 2001 .
[2] 郑文君. 渭北苹果光合特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5 条
[1] 周兰英,蒲光兰,肖前刚. 核桃杂交后代光合生理优势研究[J]北方园艺, 2009,(10) .
[2] 叶乃兴,陈兴琰,陈国本,王建国. 茶树净光合速率的遗传分析[J]茶叶科学, 1990,(02) .
[3] 王继和,张盹明,吴春荣,马全林. 金冠、毛里斯、新红星苹果光合特性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0,(05) .
[4] 王学芳,张耀文,李殿荣,田建华,张智,王竹云,张彦锋. 不结球白菜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 2009,(10) .
[5] 林先明,顿德银,谢玲玲. 甘薯叶绿素含量的遗传特性研究[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99,(02) .
[6] 杨建民,王中英. 新红星与红星苹果幼树光合特性研究[J]果树科学, 1993,(01) .
[7] 卓小能,林伯年,沈德绪. 打破巨峰葡萄种子休眠及实生苗阶段发育中内源激素的研究[J]果树科学, 1995,(02) .
[8] 孙永华,陈学森. 杏杂种实生树叶片童性的研究[J]果树学报, 2005,(04) .
[9] 赵建华,张建农,李浩霞,范瑞霞. 瓜类作物叶绿素含量的遗传特性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5,(01) .
[10] 李春敏,刘国俭,常瑞丰,赵永波,陈东玫,王广鹏,张新忠,束怀瑞. 苹果实生树阶段转变过程中内源多胺含量的动态变化[J]河北农业科学, 2005,(04) .
[11] 张永丽,肖凯,李雁鸣. 不同组合杂种小麦旗叶光合优势特点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4,(01) .
[12] 赵明,王美云,李少昆. 玉米杂交种与亲本主要光合性状的比较[J]华北农学报, 1997,(02) .
[13] 张新忠,束怀瑞. 植物童性及调控的研究进展(综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4,(02) .
[14] 张全军,阎振立,张顺妮,过国南,王志强. 普通华冠和短枝华冠苹果叶片光合特性比较[J]河南农业科学, 2006,(11) .
[15] 姜武,姜卫兵,李志国. 园艺作物光合性状种质差异及遗传表现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 2007,(04) .
[16] 姜卫兵,庄猛,戴美松,沈忠军,杜平. 桃不同杂交组合亲子代品种的光合特性初探[J]江苏农业科学, 2005,(04) .
[17] 张斌斌,姜卫兵,韩健,化香平. 作物光合特性在杂种优势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 2009,(08) .
[18] 叶金山,王章荣. 杂种马褂木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J]林业科学, 2002,(04) .
[19] 龚平,王海珍,曹新川,胡守林,韩路,潘多艳. 陆地棉光合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J]棉花学报, 2005,(04) .
[20] 盛炳成,陶建敏,徐喜楼,徐惠英,戴文浩. 苹果杂种实生苗生长与童期相关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