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3 条
[1] | 吴中能,于一苏,边艳霞. 合肥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 2001,(06)
.
|
[2] | 周晓炜,亢秀萍. 几种校园绿化植物滞尘能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4)
.
|
[3] | 纪惠芳,张立娟,阎海霞,黄大庄,苏筱雨,黄秋娴,刘丽. 几种我国北方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5)
.
|
[4] | 张楠,贺学林,韩英. 榆林市城区常绿针叶植物滞尘能力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6)
.
|
[5] | 陈虹,阿衣巴提·托列吾,张立宇. 新疆农业大学校园主要绿化植物滞尘能力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6)
.
|
[6] | 杜双洋,金研铭,庄波. 长春地区常用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4)
.
|
[7] | 刘霞,李海梅,李想,王福斌. 青岛市城阳区主要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研究[J]北方园艺, 2008,(04)
.
|
[8] | 张新献,古润泽,陈自新,李延明,韩丽莉,李辉. 北京城市居住区绿地的滞尘效益[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7,(04)
.
|
[9] | 程政红,吴际友,刘云国,李洪泽,熊义思,李红甫,李力. 岳阳市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 2004,(02)
.
|
[10] | 陶玲,任珺,杜忠,侯培强. 兰州市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J]中国城市林业, 2008,(04)
.
|
[11] | 孙海燕,祝宁,王秀花. 哈尔滨市绿化树种生态功能研究(2)[J]中国城市林业, 2008,(06)
.
|
[12] | 刘学全,唐万鹏,周志翔,胡兴宜,邵天一,杨庭明. 宜昌市城区不同绿地类型环境效应[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4,(05)
.
|
[13] | 贺勇,李磊,李俊毅,李伟星,穆立蔷. 北方30种景观树种净化空气效益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05)
.
|
[14] | 刘嘉君,王志刚,阎爱华,毕拥国. 12种彩叶树种光合特性及固碳释氧功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09)
.
|
[15] | 姜红卫,朱旭东,孙志海. 苏州高速公路绿化滞尘效果初探[J]福建林业科技, 2006,(04)
.
|
[16] | 戴锋,刘剑秋,方玉霖,黄玮. 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主要绿化植物的滞尘效应[J]福建林业科技, 2010,(01)
.
|
[17] | 于宁,李海梅. 青岛市城阳居住区主要灌木树种滞尘效益评价[J]福建林业科技, 2011,(02)
.
|
[18] | 胡羡聪,殷爱华,吴小英,陆耀东. 珠三角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滞尘树种选择[J]广东园林, 2007,(03)
.
|
[19] | 粟志峰,刘艳,彭倩芳. 不同绿地类型在城市中的滞尘作用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 2002,(03)
.
|
[20] | 覃莉,招礼军,莫丽芬. 南宁市常见绿化树种滞尘综合效应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 2010,(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