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胡智兴. 七种稀土配合物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 2003 .
[2] 王崇侠. 金属离子与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配合物合成和荧光性质[D]南京师范大学, 2004 .
[3] 信振江. 稀土元素铈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
[4] 余江虹. 喹啉类药物中间体的合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8 .
[5] 马树芝. 稀土杂环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08 .
[6] 周美锋. 稀土、(稀土—铜)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相关生物活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08 .
[7] 张志攀. 氨基酸衍生物席夫碱稀土配合物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 2008 .
[8] 夏庆春.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0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许东芳. 含杂环配体的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相关生物活性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1 .
[2] 周庆华. 含苯并咪唑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作用的研究[D]山西大学, 2006 .
[3] 周成勇. 多胺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作用的研究[D]山西大学, 2007 .
[4] 李彦萍. 联咪唑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作用的研究[D]山西大学, 2007 .
[5] 席小莉. 生物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及二维核磁的研究[D]山西大学, 2008 .
[6] 蔡梦军. 稀土金属钇与吡啶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活性[D]华东理工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0 条
[1] 姜文华,陈东,郝利铭,孟晓婷. 三氯化镧对肝癌细胞P16和P21蛋白表达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04) .
[2] 赵玉玲,俞天智. 8-羟基喹啉类配体及其配合物应用研究[J]材料导报, 2007,(04) .
[3] 沈鹤柏,康玉专,杨海峰,郁林,章宗穰. 稀土离子对DNA作用的循环伏安法和光谱法研究[J]电化学, 1998,(04) .
[4] 杨潇,周晓彤. 新型双胍类抗菌剂在硅胶猫砂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化工, 2006,(09) .
[5] 王小京. 美科学家告诫慎防淋病死灰复燃[J]国外医学情报, 2003,(07) .
[6] 罗文谦,曹国标. 甲酰基-8-羟基喹啉的合成[J]合成化学, 2007,(06) .
[7] 张微,徐恒泳,毕亚东,李文钊. 介孔分子筛SBA-15的改性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 2007,(02) .
[8] 吴振,高国辉. 稀土丙二酸类配合物的合成和体外抗癌活性的初步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3,(04) .
[9] 李红,蒋雄,巢晖,叶保辉,计亮年. 单核、对称双核钌配合物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J]化学学报, 2000,(07) .
[10] 夏庆春,沈智慧,何其庄,许东芳,彭子飞,邵超英. 稀土、钼酸、糠醛缩水杨酰肼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的研究[J]化学学报, 2009,(16) .
[11] 马树芝,何其庄,杨自芳,许东芳,孙大志. 稀土席夫碱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8,(09) .
[12] 李新民,张亚飞,倪嘉缵,陈建文,黄芬. 钆对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相变性质的影响[J]科学通报, 1991,(22) .
[13] 苏晓明,钟宏,余新阳. 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方法及应用[J]山西化工, 2008,(02) .
[14] 杨频,席小莉,杨曼曼. 吡柔比星与DNA作用的光谱和电化学法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
[15] 王之德. 烟酸和烟酰胺的现状与前景[J]天然气化工, 1994,(01) .
[16] 亢真真,焦玉超,张冰,梁杰. 卤胺抗菌材料的研究和应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17] 张志军,李曦,郝莉,刘鹏,胡善洲. 邻菲啰啉-苯丙氨酸铜与DNA作用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8,(09) .
[18] 王敏,李一志,李勤喜,王流芳. 氨噻肟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抗氧化性及抗菌活性的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 2000,(05) .
[19] 李红,计亮年,李伟善,徐政和. 脱氧核糖核酸电化学研究进展[J]无机化学学报, 2003,(03) .
[20] 何其庄,马树芝,许东芳. 稀土酰基吡唑啉酮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生物活性[J]无机化学学报, 200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