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0 条
[1] | 王介勇,赵庚星,王祥峰,王丽华,刘世美,刘涛. 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评估[J]山东农业科学, 2004,(02)
.
|
[2] | 黄珺嫦,刘伟. 生态敏感性分区中敏感性因子指标体系的确定[J]现代农业科技, 2006,(10)
.
|
[3] | 李阳兵,王世杰,容丽. 关于中国西南石漠化的若干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06)
.
|
[4] | 戴亚南,彭检贵. 江苏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评价体系构建[J]海洋学研究, 2009,(01)
.
|
[5] | B.Kochunov,李国栋. 脆弱生态的概念及分类[J]地理译报, 1993,(01)
.
|
[6] | 於琍,曹明奎,李克让.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 2005,(01)
.
|
[7] | 赵跃龙,张玲娟. 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 1998,(01)
.
|
[8] | 王静爱,史培军,朱骊. 中国主要自然致灾因子的区域分异[J]地理学报, 1994,(01)
.
|
[9] | 蔡运龙. 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的脆弱性与适应对策[J]地理学报, 1996,(03)
.
|
[10] | 李克让,陈育峰.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中国森林的脆弱性分析[J]地理学报, 1996,(S1)
.
|
[11] | 刘志辉,谢永琴,穆建军,樊夙昱. 和田河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策研究[J]干旱区地理, 1999,(03)
.
|
[12] | 王让会,樊自立.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 1998,(04)
.
|
[13] | 罗传秀,潘安定,千怀遂. 气候变化下的新疆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干旱环境监测, 2006,(01)
.
|
[14] | 苏来满·依布拉音. 和田绿洲土地沙化及其防治措施[J]干旱区研究, 1994,(04)
.
|
[15] | 满苏尔.沙比提,热合曼.玉素甫. 新疆和田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08)
.
|
[16] | 刘海涛,李绣东,买买提,张向军,王仁春. 南疆和田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以北部绿洲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06)
.
|
[17] | 汤世珍,董克鹏,苗燕. 和田地区水资源现状及可利用量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9,(03)
.
|
[18] | 陈焕珍. GIS支持下的山东大汶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05)
.
|
[19] | 姚建,艾南山,丁晶. 中国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评价研究进展[J]兰州大学学报, 2003,(03)
.
|
[20] | 王让会,樊自立. 塔里木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J]农村生态环境, 2000,(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