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 付彦荣. 地锦和五叶地锦的种间杂交技术及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
[2] | 敖妍. 扶芳藤育种中~(60)Coγ射线辐射效应与杂交技术的初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
.
|
[3] | 朱国兵. 寒兰快速繁殖技术及其试管成花的研究[D]南昌大学, 2006
.
|
[4] | 张相锋. 蝴蝶兰原球茎诱导及辐射对原球茎增殖和分化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
|
[5] | 李春华. 寒兰试管成花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D]南昌大学, 2007
.
|
[6] | 王磊. 丰花月季组培苗辐射诱变研究及遗传变异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7
.
|
[7] | 李夏. 寒兰离体化学诱变研究[D]南昌大学, 2007
.
|
[8] | 王瑞. 中国水仙的细胞学观察和六倍体诱导[D]厦门大学, 2007
.
|
[9] | 陈爱芹. 紫外线诱变处理对马铃薯茎段再生植株生理生化变异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 2008
.
|
[10] | 王欢欢. ~(60)Co-γ射线对八宝景天的辐射效应及变异植株的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 2010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3 条
[1] | 林祖军,孙纪霞,崔广琴,刘学庆,辛国胜,王建玲. 电子束辐射菊花组培苗诱变育种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0,(05)
.
|
[2] | 强继业,钟仙龙,李锡珍,陈云飞,李雨频. ~(60)Co-γ射线辐射鸡冠花种子对其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4)
.
|
[3] | 吴光升,强继业,陈立. ~(60)Co-γ射线辐射对美女樱·菠萝菊根长·芽长及出芽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6)
.
|
[4] | 徐德钦,强继业,吴敏,朱坚扬. ~(60)Co-γ射线辐射对风铃花·勿忘我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8)
.
|
[5] | 周振春,强继业,朱程青. ~(60)Co-γ射线对孔雀草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8)
.
|
[6] | 董喜存,李文建. 离子束诱变技术及其在甜高粱能源开发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2)
.
|
[7] | 蔡新玲,吴中能,于一苏,陈素传. 毛竹辐射诱变育苗的研究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7)
.
|
[8] | 任少雄,王丹. 植物理化复合诱变育种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0)
.
|
[9] | 杨兆民. 生物育种中的激光诱变技术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31)
.
|
[10] | 张福翠,熊作明,胡艺春,罗红雨. 大花美人蕉辐射诱变育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01)
.
|
[11] | 张小静,陈富. 辐射育种及其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前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13)
.
|
[12] | 周国丽. 离子束诱变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 2009,(19)
.
|
[13] | 何学利. 植物体内的保护酶系统[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0)
.
|
[14] | 高健,卢惠萍. 花卉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0,(03)
.
|
[15] | 于虹漫,陈宗瑜,强继业. ~(60)Coγ射线辐照对仙客来生长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 2003,(05)
.
|
[16] | 王丽艳,梁国鲁. 植物多倍体的形成途径及鉴定方法[J]北方园艺, 2004,(01)
.
|
[17] | 褚云霞,张永春,靖相密. 春兰离体根状茎辐射及EMS诱变方法建立[J]北方园艺, 2009,(01)
.
|
[18] | 邝琦,余倩花,周厚高. 植物细胞工程在菊花育种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 2010,(04)
.
|
[19] | 冯鹏,刘荣堂,张蕴薇. 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空间诱变育种机理研究中的应用[J]草原与草坪, 2008,(02)
.
|
[20] | 陈学林,李卫锋,王丹,黄海涛,杨霞. 我国菊花核技术诱变育种研究进展[J]福建林业科技, 2007,(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