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8 条
[1] | 王金陵,孟庆喜,杨庆凯,武天龙,赵淑文. 野生大豆蛋白含量和性状间相关及通径分析[J]东北农学院学报, 1986,(01)
.
|
[2] | 阎桂萍,马凤鸣,李文华. 甜菜氨同化途径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04)
.
|
[3] | 陈丽华,李杰,刘丽君,祖伟,马秀峰. 大豆蛋白质的积累动态及其与产质量形成的关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02)
.
|
[4] | 孙太靖,龚振平,马春梅. 大豆植株氮素积累与转运动态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05)
.
|
[5] | 刘丽君,孙聪姝,刘艳,王全富,祖伟. 氮肥对大豆结瘤及叶片氮素积累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02)
.
|
[6] | 杨文杰,苗以农. 大豆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第2报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光合作用特性的比较研究[J]大豆科学, 1983,(02)
.
|
[7] | 李福山,常汝镇,舒世珍,常碧影,陈志萍,左江湾. 栽培、野生、半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的初步分析[J]大豆科学, 1986,(01)
.
|
[8] | 杜维广. 大豆生育期间尿囊素和尿囊酸的分配和运输[J]大豆科学, 1987,(03)
.
|
[9] | 张红缨,王书锦,张宪武. 大豆植株木质部汁液中氮素运输特征的研究[J]大豆科学, 1988,(01)
.
|
[10] | 史占忠. 大豆植株全氮磷钾含量变化分析[J]大豆科学, 1989,(04)
.
|
[11] | 解惠光. 日本大豆氮素营养与施肥研究最新进展[J]大豆科学, 1990,(02)
.
|
[12] | 张恒善,梁振富,杨玉环,付艳华,吴景贵,裴东红,李维国,逢玉兰. 大豆种子脂肪和蛋白质形成及积累规律的初步研究[J]大豆科学, 1990,(03)
.
|
[13] | 朱长甫,苗以农,梁秀英. 大豆不同品种的酰脲和酰脲相对丰度比较[J]大豆科学, 1990,(04)
.
|
[14] | 王曙明,孟祥勋,胡明祥,李爱萍. 大豆不同结荚部位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差异的初步分析[J]大豆科学, 1991,(04)
.
|
[15] | 朱长甫,苗以农,杨文杰,李雪梅,许守民,刘学军,郑惠玉,徐豹,杨光宇. 野生大豆植株中酰脲分布和嘌呤降解酶活性[J]大豆科学, 1993,(02)
.
|
[16] | 刘晓冰,金剑,张秋英,杨恕平,王光华,李艳华. 不同大豆基因型氮素积累运转研究简报[J]大豆科学, 2001,(04)
.
|
[17] | 赵政文,马继凤,李小红,刘海荷. 南方春大豆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含量的变化[J]大豆科学, 1994,(01)
.
|
[18] | 杨光宇. 东北地区野生、半野生大豆在大豆育种中利用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 1997,(03)
.
|
[19] | 傅金民,张庚灵,史春余,颜环环,苏芳. 大豆开花后叶片衰老规律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0,(05)
.
|
[20] | 王宪泽,张树芹. 不同蛋白质含量小麦品种叶片NRA与氮素积累关系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1999,(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