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贾丽颖.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
[2] 黄洪波.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0 .
[3] 慕琦颖. 小学教师办公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
[4] 刘春. 多元文化下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 2011 .
[5] 唐芬芬. 教师文化的课堂透视[D]广西师范大学, 2002 .
[6] 马佳.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一所农村学校教师合作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8 .
[7] 史品南. 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 2008 .
[8] 汤寅. 影响初中生师生社会距离的因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
[9] 陈晓萍. 高校师生文化冲突与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研究[D]长安大学, 2010 .
[10] 刁彩霞. 角色认知视域下的高校师生冲突[D]兰州大学, 201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林存华. 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
[2] 邵晓枫. 百年来中国师生关系思想史研究[D]西南大学, 2008 .
[3] 胡方. 文化理性与教师发展:校本教研中的教师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7 条
[1] 郭莲. 中瑞师生关系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 2002,(01) .
[2] 陈秀武. 论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边缘化[J]东北师大学报, 2003,(03) .
[3] 于伟. 论技术理性时代"完善的人"的消解及其对教育的负面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 2003,(03) .
[4] 陈会忠. 生活化:当代教师教育的缺失[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3,(02) .
[5] 石中英. 当代知识的状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8,(06) .
[6] 陈振中. 论课堂社会的话语场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
[7] 陈时见. 西方课堂行为管理主要理论述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4) .
[8] 陈振华. 论教师的经验性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03) .
[9] 黄晓玲. 试论素质教育中师生关系与教师角色的塑造[J]教学与管理, 2001,(18) .
[10] 曹霞. 关于教师控制方式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01,(19) .
[11] 黄俊英. 班集体建设中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J]教育导刊, 1999,(Z1) .
[12] 冯生尧,李子建. 教师文化的表现、成因与意义[J]教育导刊, 2002,(07) .
[13] 周润智. 论教师职业文化与教育的关系[J]教育科学, 2002,(01) .
[14] 赵云红. 师生关系异化与回归浅析——教师身份在知识转型下的思考[J]教育科学, 2003,(01) .
[15] 胡尔钢. 角色理论与师生关系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7,(06) .
[16] 徐洁. 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12) .
[17] 范寅虎. 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之我见——兼与孙喜亭教授商榷[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03) .
[18] 曹永国. 师生关系:从相处到相依——后现代性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17) .
[19] 李轶芳.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个性化的实现——谈一种隐性负影响[J]当代教育论坛, 2004,(03) .
[20] 沈东华. 师生关系新论[J]教育评论, 200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