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5 条
[1] | 张瑞忠,田岚,郑家兰. 大豆叶面积指数与丰产性能关系的初步研究[J]东北农学院学报, 1962,(03)
.
|
[2] | 张恒善,高维三. 丰产大豆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特点的研究[J]大豆科学, 1983,(01)
.
|
[3] | 费家骍,王钧,王滔,戴瓯和. 提高黄淮地区大豆产量的探讨[J]大豆科学, 1987,(04)
.
|
[4] | 楚奎锡. 高产大豆叶面积消长规律和光合势、净同化率与产量相关模型的研究[J]大豆科学, 1988,(03)
.
|
[5] | 胡立成,丁希明,郭宇虹,董丽华,姚远,林蔚刚. 大豆育苗断根移植对植株生长发育特性的效应[J]大豆科学, 1989,(03)
.
|
[6] | 郝乃斌,戈巧英,张玉竹,徐继,张国铮,谭克辉,杜维广,张桂茹,栾晓燕,黄承运. 高光效大豆光合特性的研究[J]大豆科学, 1989,(03)
.
|
[7] | 李新民. 大豆群体结构的研究[J]大豆科学, 1990,(03)
.
|
[8] | 唐善德,盖钧镒,马育华. 中国南方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等生理性状与产量的关系[J]大豆科学, 1990,(04)
.
|
[9] | 邹冬生,郑丕尧. 大豆植株光合性能与干物质及荚粒形成关系的研究[J]大豆科学, 1991,(03)
.
|
[10] | 董钻,那桂秋,王荣先,谢甫绨. 大豆叶—粒关系的研究[J]大豆科学, 1993,(01)
.
|
[11] | 孙广玉,何庸,张荣华,张代平. 大豆根系生长和活性特点的研究[J]大豆科学, 1996,(04)
.
|
[12] | 傅金民. 夏大豆群体光合特性的研究[J]大豆科学, 1994,(01)
.
|
[13] | 卢增辉,常从云,戴蜀珏,赵长军,赵俊杰,王柏叶,张桂英,许国政. 夏大豆亩产262.1kg生理指标研究[J]大豆科学, 1994,(03)
.
|
[14] | 林蔚刚,胡立成,董丽华,丁希明,王岫芳. 大豆不同群体叶面积与光强垂直分布初步分析[J]大豆科学, 1996,(01)
.
|
[15] | 鲁振明,郭莉. 大豆断根摘心移栽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大豆通报, 1998,(01)
.
|
[16] | 张竞,胡亚军. 1997年全国大豆生产简况[J]大豆通报, 1998,(03)
.
|
[17] | 刘全江,王树友,程启,齐学忠. 浅谈北部高寒区大豆亩产300公斤的攻关技术[J]大豆通报, 1998,(05)
.
|
[18] | 许强. 地膜覆盖栽培在宁南山区粮食生产中的重要作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2,(03)
.
|
[19] | 陈质卿,郑殿甫,高喜全. 寒地大豆亩产400斤生理指标的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 1984,(01)
.
|
[20] | 董钻,孙卓韬,王克晶,蒋工颖,温景文,薛延武. 盆栽条件下大豆冠根比研究初报[J]吉林农业科学, 1982,(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