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6 条
[1] | 文朝阳,丰平,丁相海,王学江. 复方菝葜抑瘤机理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 2001,(04)
.
|
[2] | 侯娟,何文辉,王明霞,王玉瑛,赵晓志,范顺心. 薯蓣皂苷的药理作用[J]河北医药, 2004,(01)
.
|
[3] | 吕翼,芦金清,裴学军. 药用金刚藤名实考证[J]湖北中医杂志, 2002,(05)
.
|
[4] | 何志国,徐金玉. 土茯苓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 1994,(01)
.
|
[5] | 王光忠,李秋怡,徐淑珍,干国平,刘焱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菝葜中白藜芦醇的含量[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6,(02)
.
|
[6] | 张莲萍,干国平,刘焱文. 不同产地菝葜不同部位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比较[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7,(03)
.
|
[7] | 徐淑珍,干国平,吴和珍,王光忠,刘焱文. 菝葜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6,(01)
.
|
[8] | 陈嘉钰,唐琼,朱玲,刘于宾,杨华容. 金刚藤片的抗炎与镇痛作用观察[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0,(01)
.
|
[9] | 巢琪,刘星堦,张德成. 菝葜中菝葜素的结构及其合成方法的初探[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1989,(03)
.
|
[10] | 王光忠,李秋怡,干国平,刘焱文. 17种国产菝葜属植物中白藜芦醇含量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 2007,(07)
.
|
[11] | 孙晓龙,王宽宇,张丹琦. 土茯苓注射液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4,(04)
.
|
[12] | 曹正中,易以军,曹园,杨大龙. 土茯苓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Ⅱ)[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4,(02)
.
|
[13] | 马世平,郭健,赵丽敏,卫敏. 菝葜对小鼠血糖和肝糖元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998,(05)
.
|
[14] | 陈幸,李彬,黎万寿,吴燕. HPLC法测定土茯苓中落新妇苷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 2004,(04)
.
|
[15] | 李磊,张宏桂,乔延江. HPLC法测定土茯苓药材中落新妇苷和白藜芦醇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 2007,(05)
.
|
[16] | 刘杨,王永庆,邱宁婴,何华,刘静涵. 气相色谱法测定菝葜中薯蓣皂苷元含量[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4,(04)
.
|
[17] | 牛培勤,郭传勇. 白藜芦醇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 2006,(06)
.
|
[18] | 姚志道,张育善. 复方土茯苓合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J]中成药, 1992,(05)
.
|
[19] | 李伊庆,易杨华,汤海峰,肖凯. 土茯苓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 1996,(12)
.
|
[20] | 吕永宁,陈东生,付磊,李玉倩. 菝葜三种提取物活血化瘀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1,(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