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8 条
[1] | 王夔. 化学进展与化学教育的前景[J]大学化学, 1995,(06)
.
|
[2] | Yasujiro MURATA,Koichi KOMATSU. Solvent-free Synthesis of Dihydrofuran-fused [60]Fullerene Derivatives by High-speed Vibration Milling[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5,(10)
.
|
[3] | 白令君,黄玲,王耕霖. 联苯甲酰-双-(缩氨基硫脲)及其Cu(Ⅱ)配合物的合成、光谱及磁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8,(05)
.
|
[4] | 焦丰,刘鑫,张晓光. 有机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概述[J]光电技术应用, 2009,(06)
.
|
[5] | 生瑜,章文贡. 金属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J]功能材料, 1995,(01)
.
|
[6] | 高建荣,陈兴,程侣柏,何海兰,陈大军. 醌构稠杂环化合物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J]功能材料, 1998,(03)
.
|
[7] | 姜玮,温全武,田华,马松梅. 非线性光学材料进展[J]甘肃科技, 2006,(08)
.
|
[8] | 刘玉婷,傅雀军,吕博,尹大伟. 含二茂铁基Schiff碱的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8,(11)
.
|
[9] | 杨希华,孙真荣,丁良恩,秦莉娟,王祖赓. 1-(2-吡啶偶氮)-2-萘酚薄膜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J]光学学报, 1999,(10)
.
|
[10] | 沈润溥,皮士卿,谢斌,黄红军,陈新志. Wittig-Horner反应合成维A酸酯的改进方法[J]合成化学, 2004,(05)
.
|
[11] | 肖陆飞,田玉鹏,吴杰颖,汪徐春,金葆康. 两种新型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J]合成化学, 2009,(05)
.
|
[12] | 胡平,赵可清,张良辅. 二茂铁Schiff碱型金属有机液晶的合成、结构及介晶性[J]合成化学, 1998,(04)
.
|
[13] | 刘卫军,熊国宣,黄海清. 二茂铁基席夫碱及盐的合成与导电性能[J]化工学报, 2007,(05)
.
|
[14] | 崔学桂,孙宏建,刘德信,李晓燕,李淑兰. 邻香兰素甘氨酸三吡啶合Ni(Ⅱ)的合成、性质、晶体结构及热分解动力学[J]化学学报, 1993,(04)
.
|
[15] | 张俊龙,董春娥,武鹏,郑维忠,张良辅. 1和1,1’取代的手性二茂铁Schiff碱的合成及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0,(01)
.
|
[16] | 王新波,王建军,戴礼兴,林智强,李大伟. 1,1′-二茂铁二甲醛的合成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8,(12)
.
|
[17] | 李晓陆,杜大明,王永梅,孟继本. 含氮杂环化合物固相化学反应研究——Ⅰ.3. -甲基-1-苯基-5-吡唑啉酮与羰基化合物的固相反应[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1997,(02)
.
|
[18] | 李晓陆,王永梅,杜大明,文忠,熊国祥,孟继本. 含氮杂环化合物固相化学反应研究——Ⅱ.吲哚与羰基化合物的固相化学反应[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1997,(03)
.
|
[19] | 刘大军,何兴权,高正国,段潜,周奋国. 四叔丁基碘代萘酞菁镓的合成及非线性特性[J]中国激光, 2008,(01)
.
|
[20] | 温国华,龙江,罗美华,吴树林. 聚苯乙烯-路易斯酸复合物催化下某些二茂铁衍生物的醚化及缩酮化反应[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