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高瑞霞. 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秦岭细粘束孢纤维素酶性质及其基因克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6 条
[1] 宋小双,赵敏,刘桂丰,王玉成,杨谦. 北方梭囊孔菌漆酶基因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05) .
[2] 侯红漫,蒋姣姣. 白腐菌Pleurotus ostreatus漆酶的生产及其最佳诱导条件[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3,(01) .
[3] 刘文德,陈新,赵传志,刘淑集,Minoo Razee,鲁国东,王宗华. 稻瘟病菌一个假定的漆酶基因功能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 2008,(04) .
[4] 曾涛,陈汉清,曾会才. 木质素酶及其生产菌的筛选育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09,(03) .
[5] 雷德柱,龙嘉欣,田长恩. 产漆酶的草菇菌株的筛选[J]工业微生物, 2008,(03) .
[6] 韩晓磊,严莲荷,周申范. 漆酶分泌及其活性影响因素综述[J]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5,(07) .
[7] 邵强,郭伟云,姚朝阳,李宗义. 碳源氮源对白腐真菌漆酶合成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
[8] 胡道伟,朱雄伟,梅运军,刘凌. 白腐菌产漆酶培养条件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
[9] 宋丽文,张大明,李兴鹏,张凯鹏,左彤彤,张晓军,高长启. 小蠹虫信息化合物作用研究概述[J]吉林林业科技, 2009,(01) .
[10] 吴坤,朱显峰,张世敏,贾新成,闵航. 杂色云芝产漆酶的发酵条件研究[J]菌物系统, 2001,(02) .
[11] 孙巍,蔡和晖,吴娱明,陈智毅,邹宇晓,施英,刘学铭. 利用桑叶和麸皮固体发酵毛云芝菌产漆酶的培养基优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06) .
[12] 张玉,洪枫. 优化培养条件对提高香菇漆酶产量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6,(02) .
[13] 陈辉,袁锋. 华山松大小蠹带菌部位及贮菌器结构研究[J]林业科学, 2000,(01) .
[14] 陈辉,唐明,朱长俊,胡景江. 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真菌分泌酶组成分析[J]林业科学, 2004,(05) .
[15] 吕全,张星耀,杨忠岐,Henri Maraite,尹德善,任晓宏. 红脂大小蠹伴生菌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 2008,(02) .
[16] 关秀敏,孙绪艮. 林木小蠹虫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通讯, 2001,(12) .
[17] 周旭东,叶辉,丁骅孙.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蛀干期虫坑真菌类群初步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1999,(05) .
[18] 叶辉. 小蠹虫伴生菌研究概况[J]世界林业研究, 1997,(01) .
[19] 王岁楼,王琼波. 灵芝突变株G1502漆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J]食品科学, 2008,(05) .
[20] 范文霞,蔡友华,刘学铭,肖更生,陈卫东,吴娱明. 毛云芝菌漆酶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J]食品科学, 200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