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0 条
[1] | 唐宁,廖铁军. 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2)
.
|
[2] | 郭怀成,张振兴,陈冰,邹锐,张宁. 西部地区反贫困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研究——以新疆和墨洛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
|
[3] | 周宗丽,宁大同,杨志峰. 三峡库区秭归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4)
.
|
[4] | 黄金川,方创琳,冯仁国. 三峡库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定量辨识[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02)
.
|
[5] | 董孝斌,高旺盛.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以纸坊沟为例[J]草业学报, 2003,(04)
.
|
[6] | 任继周,万长贵. 系统耦合与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以祁连山一临泽剖面为例[J]草业学报, 1994,(03)
.
|
[7] | 任继周,朱兴运. 中国河西走廊草地农业的基本格局和它的系统相悖─—草原退化的机理初探─—[J]草业学报, 1995,(01)
.
|
[8] | 任继周,贺达汉,王宁,朱兴运,李镇清. 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的耦合与模型[J]草业学报, 1995,(02)
.
|
[9] | 王琦,陈才.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度分析[J]地理科学, 2008,(02)
.
|
[10] | 梁红梅,刘卫东,刘会平,林育欣,刘勇. 深圳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 2008,(05)
.
|
[11] | 姜照华,刘则渊. 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及其求解方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99,(05)
.
|
[12] | 董孝斌,高旺盛,严茂超.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能值分析——以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为例[J]地理学报, 2004,(02)
.
|
[13] | 方创琳,鲍超. 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发展耦合模型及应用[J]地理学报, 2004,(05)
.
|
[14] |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 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 2005,(02)
.
|
[15] | 王万茂,高波,夏太寿,黄贤金. 论土地生态经济学与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上)[J]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3,(03)
.
|
[16] | 叶茂,魏军,宋郁东,李吉玫. 塔里木河中下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经济分析[J]干旱区地理, 2005,(05)
.
|
[17] | 贾文雄,宋凤兰. 定西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0,(04)
.
|
[18] | 袁弘,蒋芳,刘盛和,蔡建明. 城市化进程中北京市多功能农地利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10)
.
|
[19] | 刘卫东,赵世强. 农用地评估有关问题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2,(01)
.
|
[20] | 朱启贵.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论[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 2000,(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