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 条
[1] | 谢剑明. 降雨对滑坡灾害的作用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2004
.
|
[2] | 林两位. 2004年“艾利”台风暴雨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5
.
|
[3] | 刘汉华. 0509号“麦莎”台风暴雨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6
.
|
[4] | 王琳. 云杉风倒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
|
[5] | 宋晓鹤. 云杉风倒静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
|
[6] | 王勇. 台风“海棠”登陆前后螺旋雨带结构及特征与暴雨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
.
|
[7] | 王龙学. 0513号“泰利”台风低压暴雨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
.
|
[8] | 陈晨. “桑美”(0608)台风暴雨的能量天气学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
.
|
[9] | 赵大军. 超强台风“桑美”(2006)在我国近海强度突变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8
.
|
[10] | 林多. 沿海低层房屋抗台风可靠性研究[D]浙江大学, 2009
.
|
[11] | 黄荣成. 近海台风强度突然减弱的机理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09
.
|
[12] | 李强. 影响中国近海的台风极值风速分析及台风“凤凰”数值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 2009
.
|
[13] | 尚永升. 基于GIS的温州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 2007
.
|
[14] | 赖秋明. 云杉风倒动力学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
|
[15] | 薛方. 根—土相互作用及植被防护边坡浅层稳定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 2010
.
|
[16] | 韩俊. 温州地区台风滑坡形成机理物理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12
.
|
[17] | 申晨. 天津开发区西区绿地系统景观优化的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7 条
[1] | 关德新,朱廷曜. 林带结构与抗风能力关系的理论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04)
.
|
[2] | 董克勤,李曾中. 海南岛地形对过岛台风影响的初步研究[J]大气科学, 1980,(03)
.
|
[3] | 陈联寿,孟智勇. 我国热带气旋研究十年进展[J]大气科学, 2001,(03)
.
|
[4] | 孟智勇,徐祥德,陈联寿. 台湾岛地形诱生次级环流系统对热带气旋异常运动的影响机制[J]大气科学, 1998,(02)
.
|
[5] | 谢剑明,刘礼领,殷坤龙,杜惠良,钮学新. 浙江省滑坡灾害预警预报的降雨阀值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 2003,(04)
.
|
[6] | 林连城,詹娅,叶达聪. 平和县气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探讨[J]福建地理, 2005,(03)
.
|
[7] | 李会知,关罡,吴义章. 建筑物风荷载测量技术与动态响应的研究[J]工程力学, 2004,(01)
.
|
[8] | 陈士银. 木麻黄不同株行距配置抗台风效果[J]广东林业科技, 1997,(03)
.
|
[9] | 刘丽,魏清华. 台湾高雄泥石流灾害形成机理及启示[J]中外公路, 2009,(06)
.
|
[10] | 游桂芝,鲍大忠. 灰色关联度法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筛选及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
[11] | 魏丽,单九生,朱星球. 植被覆盖对暴雨型滑坡影响的初步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6,(01)
.
|
[12] | 陈建萍,周伟灿,尹洁. 国内外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研究现状[J]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7,(03)
.
|
[13] | 陈春忠,罗艳艳,蒋荣复,曾华福. “海棠”台风近海打转成因分析[J]海洋预报, 2008,(02)
.
|
[14] | 花炳灿,王国俭,汪从军. 麦莎台风作用下金茂大厦风荷载特性与风致响应研究[J]建筑结构, 2009,(S1)
.
|
[15] | 言志信,宋杰,蔡汉成,王后裕. 草本植物加固边坡的力学原理[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0,(02)
.
|
[16] | 宋馨,贾丽君,肖汝诚,项海帆. 大跨度悬索桥在静风荷载下的动力特性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 2001,(02)
.
|
[17] | 薛根元,俞善贤,何凤翩,陈国勇,余越辉. 0414号台风“云娜”的基本特征与强降水成因分析[J]科技导报, 2004,(09)
.
|
[18] | 董美莹,俞燎霓. “麦莎”台风影响期间浙江的大风分布特征和成因分析[J]科技导报, 2006,(04)
.
|
[19] | 俞燎霓,胡波,曹美兰,黄新晴. 浙江梅雨气候特征及其梅汛期暴雨的形势分析[J]科技通报, 2010,(05)
.
|
[20] | 武占科,赵林,朱乐东,葛耀君. “罗莎”(0716)台风高空实测脉动风特性分析[J]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0,(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