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 孙艳梅. 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3
.
|
[2] | 袁赞. 新型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和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 2012
.
|
[3] | 尹立影. 加压溶剂法提取红三叶草异黄酮及其单体分离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3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8 条
[1] | 秦恩华.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车轴草提取物中异黄酮含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2)
.
|
[2] | 赵新淮. 茶叶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8,(03)
.
|
[3] | 谢明杰,陆敏,邹翠霞,刘长江,卢明春,金凤燮. 大豆异黄酮的抑菌作用[J]大豆科学, 2004,(02)
.
|
[4] | 马强,张金兰,周玉新,雷海民,王长海.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测定红车轴草中异黄酮类化合物[J]分析化学, 2006,(S1)
.
|
[5] | 井乐刚,张永忠. 大豆异黄酮合成的进展[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2,(05)
.
|
[6] | 高健,相海鹰,许同桃,胡建平,吴群. 丹皮酚及其席夫碱衍生物的抑菌性研究[J]化学试剂, 2007,(01)
.
|
[7] | 吴凯群,许刘华,翁玲玲,郑虎. 甲基醚的选择性去甲基试剂[J]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4,(02)
.
|
[8] | 刘国庆,朱翠萍,王占生. 大孔树脂对大豆乳清废水中异黄酮的吸附特性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3,(03)
.
|
[9] | 张益娜,翁琴. 沙棘叶总黄酮的抑菌性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8,(09)
.
|
[10] | 徐德平,江汉湖,肖凯,宣利江. 大豆异黄酮的分离鉴定与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1,(03)
.
|
[11] | 彭长连,陈少薇,林植芳,林桂珠. 用清除有机自由基DPPH法评价植物抗氧化能力[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0,(06)
.
|
[12] | 静天玉,赵晓瑜. 用终止剂改进超氧化物歧化酶邻苯三酚测活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995,(01)
.
|
[13] | 芦明春,邸铮,谢明杰,刘英新,鱼红闪,金凤燮.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大豆异黄酮的特性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01)
.
|
[14] | 杨雪,陶兴无,王刚. 单癸酸甘油酯的合成及抑菌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 2008,(02)
.
|
[15] | 彭义交,刘宗林. 大豆异黄酮双向纸层析分析方法的研究[J]食品科学, 2004,(04)
.
|
[16] | 陈寒青,金征宇,陶冠军,秦昉. 红车轴草不同部位中异黄酮含量的测定[J]食品科学, 2004,(06)
.
|
[17] | 陈寒青,金征宇. 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车轴草异黄酮含量的研究[J]食品科学, 2005,(05)
.
|
[18] | 张永忠,陈学颖,孙艳梅. 四种异黄酮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J]食品科学, 2008,(02)
.
|
[19] | 马晓丰,屠鹏飞,陈英杰,张天佑,魏芸.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黄芪中的芒柄花素和毛蕊异黄酮[J]色谱, 2005,(03)
.
|
[20] | 李军红,田胜尼,方晓光,傅永红. 5种常见中草药的抑菌性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 2006,(S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