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牛秋雅. 砷污染治理及砷资源回收利用的清洁生产新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 2001 .
[2] 李英武. 含钛中孔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 2004 .
[3] 江喆. 稀土改性沸石球对水质砷去除规律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5 .
[4] 陈敬军. Fe(Ⅲ)负载型螯合树脂吸附砷(Ⅴ)的研究[D]南昌大学, 2005 .
[5] 孙小飞. 介孔材料的组装与掺杂[D]长春理工大学, 2006 .
[6] 陶涛. MCM-41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方法及催化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 2006 .
[7] 肖飞. 海泡石制备介孔分子筛MCM-41及其表征[D]中南大学, 2007 .
[8] 张帆. 蒙脱石的改性、除砷性能及水化过程的分子模拟[D]天津大学, 2007 .
[9] 冯磊. 酸改性的MCM-41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对乙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D]河北工业大学, 20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盖利刚. 介孔分子筛制备、表征及应用[D]山东大学, 20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 条
[1] 吴宏海,吴大清,彭金莲. 溶液介质条件对重金属离子与石英表面反应的影响[J]地球化学, 2000,(01) .
[2] 许晓路,申秀英. 半连续活性污泥法对污水中五价砷的去除[J]环境科学与技术, 1995,(03) .
[3] 高伟,何少华,凤迎春,李红霞. 膨润土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矿业工程, 2005,(03) .
[4] 闵世俊,曾英,韩璐. 含砷工业废水处理现状与进展[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8,(08) .
[5] 亢宇,马鸿文,杨静,李秉海,韩勇. 新型介孔分子筛的合成与性能表征[J]硅酸盐学报, 2004,(08) .
[6] 李菁,李俊,路春娥. 膜分离技术在治理含砷废水中的应用研究[J]化工时刊, 1999,(04) .
[7] 关艳芬,王涛. 超临界CO_2离子缔合萃取砷的实验[J]过程工程学报, 2002,(03) .
[8] 于云江,王菲菲,房吉敦,孙朋. 环境砷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7,(03) .
[9] 胡天觉,曾光明,陈维平,李小红. 选择性高分子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砷废水[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6) .
[10] 冯克亮. 水质砷污染及除砷新技术[J]海洋环境科学, 1994,(01) .
[11] 李华伦,朱昌洛. 含砷碱废水的无害化治理[J]矿产综合利用, 2002,(04) .
[12] 廖祥文. 含砷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展望[J]矿产综合利用, 2006,(04) .
[13] 陈敬军,蒋柏泉,王伟. 除砷技术现状与进展[J]江西化工, 2004,(02) .
[14] 林国梁,陈思,白俊智. 从含砷工业废水中萃取富集砷的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6) .
[15] 袁涛,罗启芳. 影响混凝沉淀除砷剂效果的若干因素及其除砷机理探讨[J]卫生研究, 2001,(03) .
[16] 赵月朝,陈亚妍,林少彬,王晨,曹勇. 饮水复合材料除砷滤芯的研制与效果评价[J]卫生研究, 2004,(04) .
[17] 梁慧锋,刘占牛. 除砷技术研究现状[J]邢台学院学报, 2005,(02) .
[18] 杨力. 砷污染及含砷废水治理[J]有色金属加工, 1999,(04) .
[19] 翁焕新,张霄宇,邹乐君,张兴茂,刘广深. 中国土壤中砷的自然存在状况及其成因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