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张拥军. 基于GIS的砂土液化可视化评价信息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04 .
[2] 孙琪. 长江中上游降水空间分析的逐步插值方法[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6 .
[3] 张伟. 基于ArcSDE和ArcEngine的集输管线管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北大学, 2008 .
[4] 徐成东. 基于线性加权回归模型的降水量空间插值方法研究[D]河南大学, 2008 .
[5] 郭瑞. 基于ArcEngine的城市规划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现[D]中南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朱求安,张万昌,余钧辉. 基于GIS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
[2] 尤淑撑,严泰来.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面插值的方法研究[J]测绘学报, 2000,(01) .
[3] 朱会义,贾绍凤. 降雨信息空间插值的不确定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 2004,(02) .
[4] 封志明,杨艳昭,丁晓强,林忠辉. 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优化[J]地理研究, 2004,(03) .
[5] 李新,程国栋,卢玲. 空间内插方法比较[J]地球科学进展, 2000,(03) .
[6] 苏志侠,程麟生. 两种客观分析方法的比较──逐步订正和最优内插[J]高原气象, 1994,(02) .
[7] 岳丽燕,胡文亮. 地理信息可视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3,(04) .
[8] 杜国明,贾良文. 薄板样条函数在空间数据插值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36) .
[9] 冯锦明,赵天保,张英娟. 基于台站降水资料对不同空间内插方法的比较[J]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4,(02) .
[10] 姜友谊,黎晓. 数字地面模型内插方法的优劣分析[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001,(03) .
[11] 张秀芳,李善峰. 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进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04) .
[12] 金宝石,查良松. GIS支持下的粮食单产与光热水分布特征相关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中国农业气象, 20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