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李莉. 草鱼肠道菌群的变化和免疫机能的关系[D]华中农业大学, 2003 .
[2] 刘冬娥. 斜带石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生物学研究[D]集美大学, 2007 .
[3] 黄光祥. 养殖鱼肠道菌群分子生态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8 .
[4] 许振国. PCR-DGGE对六种淡水鱼类肠道菌群结构的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2009 .
[5] 潘雷. 几种微藻和益生菌在大菱鲆苗种培育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苏勇. 16S rRNA基因分子技术研究仔猪胃肠道菌群区系变化[D]南京农业大学, 2007 .
[2] 杨金龙. 小鹅瘟强毒在人工感染雏鹅体内侵染规律及对消化道菌群结构影响的分子解析[D]四川农业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6 条
[1] 孙云章,杨红玲. 浅谈鱼类消化道微生物的分布及调控[J]水产科学, 2008,(05) .
[2] 谢彩虹,袁静,王瑞君,魏泓. 嗜酸乳杆菌对抗生素诱导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7,(03) .
[3] 杨晓燕,李辉,苏鸿雁. 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的制备[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12) .
[4] 刘佳,许修宏,李洪涛. 利用PCR-DGGE技术对自然堆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9) .
[5] 万文菊,王纪亭,石存斌,吴淑勤. 溶藻弧菌感染对剑尾鱼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7,(05) .
[6] 凌泽春,杨红玲,孙云章,叶继丹,李富东,马如龙. 斜带石斑鱼幼鱼消化道与养殖水体中可培养菌群的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9,(06) .
[7] 冯雪,吴志新,祝东梅,王艳,庞素风,于艳梅,梅小华,陈孝煊. 草鱼和银鲫肠道产消化酶细菌的研究[J]淡水渔业, 2008,(03) .
[8] 宋理平,冒树泉,王爱英,陈晓,李伟. 芽孢杆菌对宝石鲈生长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饲料工业, 2008,(08) .
[9] 卢永,陈秉娟,申世峰,严莲荷,周申范,张建法. PCR-DGGE在水处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J]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9,(05) .
[10] 黄培卫,黄国光,王云新. 斜带石斑鱼网箱养殖技术[J]渔业现代化, 2003,(04) .
[11] 王云新 ,黄国光 ,刘付永忠 ,黄锦雄 ,黄培卫 ,甘松永 ,张玉清 ,张海发 ,李志强 ,李景. 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试验[J]渔业现代化, 2003,(06) .
[12] 汪立平,马相杰,赵勇. 罗非鱼幼鱼肠道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J]湖南农业科学, 2009,(10) .
[13] 周晶,蔡俊鹏,杨洪志. 南方杂色鲍苗大规模死亡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回归感染试验[J]海洋湖沼通报, 2006,(03) .
[14] 周永灿,张本,陈雪芬,钱家英. 养殖对虾细菌性红体病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 2003,(05) .
[15] 陈晓燕,胡超群,陈偿,张吕平,任春华. 人工养殖点带石斑鱼弧菌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J]海洋科学, 2003,(06) .
[16] 陈强,鄢庆枇,马甡. 溶藻弧菌致病性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 2006,(08) .
[17] 陈萍,李吉涛,李健,刘淇,刘萍. 溶藻弧菌对三疣梭子蟹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海洋科学, 2009,(05) .
[18] 周志刚,石鹏君,姚斌,何夙旭,苏永全. 海水鱼消化道菌群结构研究进展[J]海洋水产研究, 2007,(05) .
[19] 陈萍,王清印,李健,李吉涛,刘淇,刘萍. 溶藻弧菌对三疣梭子蟹溶菌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 2009,(02) .
[20] 陈孝煊,吴志新,周文豪. 鱼类消化道菌群的作用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5,(0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孙云章,杨红玲,凌泽春,叶继丹,常建波. 斜带石斑鱼稚鱼和早期幼鱼消化道菌群研究[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