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0 条
[1] | 汪雪雁. 双歧杆菌的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0,(02)
.
|
[2] | 张宝元,柳军,马晓红. 双歧杆菌在儿科临床及保健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 2001,(01)
.
|
[3] | 吴淑清,王顺余,谭克,李荣和. 双歧杆菌的研究现状[J]长春大学学报, 2007,(08)
.
|
[4] | 田洪涛,张柏林,贾英民,苑社强. 双歧杆菌与人体胃肠道微生态[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04)
.
|
[5] | 李武明,张玲华,杨汝德. 双歧杆菌的微囊化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 1997,(04)
.
|
[6] | 栾春华,王晓静,潘家祯,雍涛. 挤出滚圆法制备天麻粉球形微丸的实验研究[J]化工装备技术, 2007,(03)
.
|
[7] | 滕刚,郑松原,刘宁. 免疫乳的降血脂、血压作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8,(05)
.
|
[8] | 张和平,孙天竹,郭军,李立民. 免疫初乳中乳抗体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所致小鼠腹泻的被动免疫保护[J]中国乳品工业, 2004,(06)
.
|
[9] | 李良,魏庆梅,杜鹏,霍贵成. 双歧杆菌微胶囊技术及应用[J]中国乳品工业, 2006,(05)
.
|
[10] | 王占武,张 . 双歧杆菌与人体健康[J]中国乳品工业, 1996,(01)
.
|
[11] | 金世琳. 双歧杆菌的功能─健康科学的探索[J]中国乳品工业, 1999,(03)
.
|
[12] | 杜敏,南庆贤,龚海岩,李兴民. 双歧杆菌及其保健机理[J]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5,(02)
.
|
[13] | 曹永梅,许时婴,张灏. 肠溶性双歧杆菌微胶囊的制备[J]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9,(02)
.
|
[14] | 刘绘景,陆海霞,楼加佳,励建荣. 喷雾干燥对双歧杆菌存活影响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 2004,(03)
.
|
[15] | 李国强,庞广昌,李宏艳,凌雪萍. 抗哮喘免疫乳研究初报[J]食品科学, 2003,(01)
.
|
[16] | 高伟,许龙兵,潘道东,陈龙. 免疫初乳对腹泻大鼠血浆脂肪酸和葡萄糖及肠黏膜sIgA的影响[J]食品科学, 2009,(19)
.
|
[17] | 杨柳,尤丽新,张英楠,刘艳,徐静. 免疫牛初乳与双歧杆菌复合微胶囊的研制[J]食品科学, 2009,(20)
.
|
[18] | 李妍,迟玉杰. 初乳的免疫作用及免疫牛初乳的开发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2,(02)
.
|
[19] | 宋延顺,王玉君,张铁涛. 牛初乳保健食品开发现状及前景[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4,(04)
.
|
[20] | 龚平,吴锦霞,谭天伟. 免疫球蛋白缓释微囊的制备、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