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7 条
[1] 于敏,沈业寿. 野生和人工培养蜜环菌菌索多糖含量及免疫活性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 .
[2] 李能树,沈业寿,王建琴. 安徽省野生食用菌、药用菌资源调查[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
[3] 江德森,牛佳牧,肖艳. 吉林省长白山林区天然绿色食品资源产业化开发及模式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 2004,(01) .
[4] 何小风,马桂芳. 甘肃南部陇南地区野生食用菌调查[J]中国林副特产, 2010,(03) .
[5] 施巧琴,林琳,陈哲超,陈松生,谢必峰,吴松刚,陈静仪,柯毅龙,李贤明,林园. 重金属在食用菌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代谢的影响[J]真菌学报, 1991,(04) .
[6] 戴玉成,周丽伟,杨祝良,文华安,图力古尔,李泰辉. 中国食用菌名录[J]菌物学报, 2010,(01) .
[7] 郭风平. 《齐民要术》的林副产品贮藏加工与利用的整理研究[J]农业考古, 2003,(03) .
[8] 马艳蓉. 宁夏六盘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食用菌资源开发探析[J]宁夏农林科技, 2004,(03) .
[9] 姜邻,张帆. 香菇营养成分相互关系的探讨[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3,(01) .
[10] 宋正正. 中国东北地区历史地理信息概况[J]时代建筑, 2007,(06) .
[11] 王云,谢支锡. 东北主要野生食用菌名录[J]食用菌, 1983,(02) .
[12] 卯晓岚. 介绍十种有毒蘑菇[J]食用菌, 1984,(05) .
[13] 毕志树. 关于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Berk.)Heim学名的订正[J]食用菌, 1986,(05) .
[14] 李建宗. 湖南野生食用菌物种多样性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 2008,(04) .
[15] 王大为,单玉玲,图力古尔. 超临界CO_2萃取对蒙古口蘑多糖提取率的影响[J]食品科学, 2006,(03) .
[16] 王大为,吴恩奇,图力古尔. 蒙古口蘑保健饮品生产工艺及稳定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 2006,(10) .
[17] 王向华,刘培贵. 云南野生贸易真菌资源调查及研究[J]生物多样性, 2002,(03) .
[18] 黄渊泽,杨毅. 云南野生食用蕈中的微量元素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1996,(01) .
[19] 刘培贵,宋刚. “口蘑”食菌研究札记[J]云南植物研究, 1993,(02) .
[20] 杨世林,兰进,徐锦堂. 天麻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 20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