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路秀玲. 红曲霉固态发酵生产生理活性物质Monacolin K的研究[D]天津轻工业学院, 2000 .
[2] 蔡自建. 甘薯糖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糖链结构鉴定[D]西南农业大学, 2003 .
[3] 邹强. 米糠多糖分离提取工艺的研究[D]西华大学, 2007 .
[4] 王志博. 酵母培养物破壁条件的优化及其对底物发酵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 2007 .
[5] 徐露. ASP的提取分离及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 2008 .
[6] 闫春江. 炭纤维水中固着微生物粘附机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0 .
[7] 王胜利. 细菌胞外聚合层提取及细菌对碳质吸附过程中的行为研究[D]东北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2 条
[1] 李知敏,王伯初,周菁,彭亮. 植物多糖提取液的几种脱蛋白方法的比较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8) .
[2] 梁中焕,郭志欣,张丽萍. 白术水溶性多糖的结构特征[J]分子科学学报, 2007,(03) .
[3] 张倩,江萍,秦礼康,阮元. 多糖功能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 1998,(04) .
[4] 崔亦华,崔英德,易国斌. 应用广泛的天然多糖及其提取方法[J]广州化工, 2002,(03) .
[5] 张俊杰,段蕊. 红曲霉及其生理活性物质[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03) .
[6] 丁一芳,李连闯,赵玺. 多糖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 2006,(02) .
[7] 王瑞,杨晓野,杨莲茹,刘珍莲,韩海宾,张晓东,鹿艳艳,李鑫. 不同碳氮源及其比例和培养基初始pH值对少孢节丛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8,(09) .
[8] 田庚元,冯宇澄. 多糖类免疫调节剂的研究和应用[J]化学进展, 1994,(02) .
[9] 郭辉,李善玲,张红旭,曲枫,吕冬梅. 红毛五加粗多糖脱蛋白工艺比较[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4,(06) .
[10] 叶龙祥,刘清斌. 真菌多糖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7,(05) .
[11] 陈力力. 血粉发酵生产中的微生物[J]肉类工业, 2003,(07) .
[12] 向贵友,谢后清,刘克琳. 鸡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对肉用仔鸡促生长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4,(S1) .
[13] 周世文,徐传福. 多糖的免疫药理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994,(02) .
[14] 张树政. 糖生物学:生命科学中的新前沿[J]生命的化学, 1999,(03) .
[15] 李德远,徐现波,熊亮,殷彦谋,汤坚,张声华. 褐藻岩藻糖胶的辐射防护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 2002,(08) .
[16] 郑宝东,郑金贵,曾绍校. 果蔬多糖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食品科学, 2003,(01) .
[17] 马丽,覃小林,刘雄民,邓润祯. 不同的脱蛋白方法用于螺旋藻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学, 2004,(06) .
[18] 王长云,管华诗. 多糖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Ⅰ.多糖抗病毒作用[J]生物工程进展, 2000,(01) .
[19] 王长云,管华诗. 多糖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Ⅱ.硫酸多糖抗病毒作用[J]生物工程进展, 2000,(02) .
[20] 王长云,管华诗. 多糖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Ⅲ.卡拉胶及其抗病毒作用[J]生物工程进展, 20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