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薛文鹏. 渭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根系生态学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
[2] 宋庆丰. 根系固土作用及植物护坡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8 .
[3] 杜振东. 生态护坡中植被根系与均质土相互物理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0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宋维峰. 林木根系与均质土间相互物理作用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6 .
[2] 刘秀萍. 林木根系固土有限元数值模拟[D]北京林业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2 条
[1] 朱清科,陈丽华,张东升,谢春华. 贡嘎山森林生态系统根系固土力学机制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04) .
[2] 朱金兆,魏天兴,张学培. 基于水分平衡的黄土区小流域防护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Z1) .
[3] 刘秀萍,陈丽华,宋维峰. 林木根系与黄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试验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05) .
[4] 宋维峰,陈丽华,刘秀萍. 林木根系固土作用数值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S2) .
[5] 刘秀萍,陈丽华,张心平,高振林,宋维峰. 黄土高原造林边坡应力应变特征及其稳定性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05) .
[6] 张超波,陈丽华,刘秀萍,杨启红. 刺槐林边坡稳定性的条分法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S2) .
[7] 张超波,陈丽华,刘秀萍. 林木根系黄土复合体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S2) .
[8] 张超波,陈丽华,冀晓东,周朔,甘敬,王小平,李金海. 造林土质边坡浅层平面滑坡模型的初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05) .
[9] 李玉銮. 边坡变形及其失稳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建筑, 2006,(03) .
[10] 吴淑安,蔡强国. 土壤表土中植物根系影响其抗蚀性的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以张家口试验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9,(03) .
[11] 郭维俊,黄高宝,王芬娥,吴建民. 植物根系若干力学问题研究[J]中国农机化, 2006,(02) .
[12] 封金财,王建华. 植物根的存在对边坡稳定性的作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3,(05) .
[13] 晏益力,宋云. 植物根系—土体的相互作用力学模型[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
[14] 程建峰,潘晓云,刘宜柏. 作物根系研究法最新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 1999,(04) .
[15] 姜志强,孙树林,程龙飞. 根系固土作用及植物护坡稳定性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 2005,(04) .
[16] 杨果林,王永和. 加筋土筋材拉拔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 2000,(01) .
[17] 耿威,王林和,刘静,王开云. 鄂尔多斯高原3种4龄-5龄灌木根系抗拉特性初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18] 舒子亨,王勇. 加筋土应力应变和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J]内蒙古水利, 1999,(03) .
[19] 杨亚川,莫永京,王芝芳,廖植樨,邓健,张心平. 土壤-草本植被根系复合体抗水蚀强度与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6,(02) .
[20] 郭维俊,黄高宝,王芬娥,吴建民. 土壤-植物根系复合体本构关系的理论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