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 张宁. 旧建筑的改建与再利用[D]重庆大学, 2002
.
|
[2] | 马志新. 城市更新中的旧建筑再利用[D]北京工业大学, 2003
.
|
[3] | 张茵. 历史地段文化资源的保护动力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6
.
|
[4] | 王亚男. 青岛近代建筑价值评价与保护利用[D]郑州大学, 2005
.
|
[5] | 谭祎. 动态保护和渐进性更新[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
.
|
[6] | 刘蕊. 上海近代历史建筑再利用及相关设计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 2006
.
|
[7] | 黄媛. 汉口原租界区历史建筑表皮保护的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6
.
|
[8] | 孙亚光. 大连殖民地建筑装饰风格的再生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9
.
|
[9] | 陈学. 中国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的研究[D]天津大学, 2009
.
|
[10] | 孙庆日. 近代历史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再生[D]中央美术学院, 2013
.
|
[11] | 罗婧. “异构”设计方式在历史建筑更新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 2013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 条
[1] | 桂晓峰,戈岳. 关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资金问题的探讨[J]城市规划, 2005,(07)
.
|
[2] | 规划信息[J]城市规划, 2005,(09)
.
|
[3] | 任云兰. 国外历史街区的保护[J]城市问题, 2007,(07)
.
|
[4] | 张复合.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与近代建筑遗产保护[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
|
[5] | 童乔慧,刘天桢. 历史建筑评估中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J]华中建筑, 2008,(12)
.
|
[6] | 张艳锋
,陈伯超
,张明皓. 国外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与再创造[J]建筑设计管理, 2004,(01)
.
|
[7] | 顾晶,杨茂川. 日本建筑继承传统意象手法浅析与启示[J]山西建筑, 2009,(20)
.
|
[8] | 杨立彬. 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案例的分析[J]山西建筑, 2009,(20)
.
|
[9] | 邓庆坦.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整合研究——对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的整体性审视[J]建筑学报, 2010,(06)
.
|
[10] | 邹德侬,曾坚. 论中国现代建筑史起始年代的确定[J]建筑学报, 1995,(07)
.
|
[11] | 由林鹏. 俄日统治时期大连地区的历史建筑[J]兰台世界, 2008,(23)
.
|
[12] | 邓庆坦,辛同升,赵鹏飞. 中国近代建筑史起始期考辨——20世纪初清末政治变革与建筑体系整体变迁[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
[13] | 张复合. 关于中国近代建筑之认识——写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国际合作20年之际[J]新建筑, 2009,(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