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赵莎莎. 圈养林麝遗传多样性及泌香性能关联标记的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4 条
[1] 袁硕峰. 麋鹿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3) .
[2] 曹克清. 野生麋鹿绝灭时间初探[J]动物学报, 1978,(03) .
[3] 蒋志刚,张林源,杨戎生,夏经世,饶成刚,丁玉华,沈华,徐安红,于长青. 中国麋鹿种群密度制约现象与发展策略[J]动物学报, 2001,(01) .
[4] 李春旺,蒋志刚,曾岩,阎彩娥. 雄性麋鹿的交配机会、社会等级和皮质醇水平(英文)[J]动物学报, 2003,(05) .
[5] 沈华,丁玉华,徐安宏. 麋鹿长角血蜱病的诊治[J]草与畜杂志, 1996,(03) .
[6] 鲁成,赵爱春,周泽扬,向仲怀,万春玲. 中国野桑蚕和家蚕的AFLP分析[J]蚕业科学, 2001,(04) .
[7] 曹克清. 野生麋鹿绝灭原因的探讨[J]动物学研究, 1985,(01) .
[8] 李春旺,蒋志刚,曾岩. 雄性麋鹿的吼叫行为、序位等级与成功繁殖[J]动物学研究, 2001,(06) .
[9] 刘向华,王义权,刘忠权,周开亚. 从Cyt b基因序列探讨鹿亚科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J]动物学研究, 2003,(01) .
[10] 钟震宇,张林源,张智,李坤,张树苗,杨萌. 北京南海子麋鹿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J]动物医学进展, 2009,(12) .
[11] 胡长康. 麋鹿史话[J]大自然, 1985,(01) .
[12] 吴继法,吴登俊. 微卫星DNA在家畜亲子鉴定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国外畜牧科技, 2001,(05) .
[13] 赵静,单雪松.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展[J]家畜生态, 2004,(04) .
[14] 梁崇岐,李渤生. 我国半散放麋鹿生境植被及采食植物种类的研究[J]林业科学, 1991,(04) .
[15] 陆军,于长青,梁崇岐,丁玉华,孙大明. 麋鹿眠乃宁保定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1992,(05) .
[16] 梁崇岐,陆军,孙大明,丁玉华,徐安红. 大丰麋鹿群对光周期适应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1993,(06) .
[17] 曹谷珍,张德昌,唐兆义,丁玉华. 麋鹿角的生药学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02) .
[18] 曹克清. 关于野生麋鹿回归中国放养地点选择的意见[J]四川动物, 1985,(02) .
[19] 张林源,吴海龙,钟震宇,张树苗. 北京麋鹿苑麋鹿种群的微卫星多态性及遗传结构分析[J]四川动物, 2010,(05) .
[20] 蔡桂全,谢家华,Nihal Mathur. 麋鹿发情期主要活动的时间分配及行为研究[J]兽类学报, 1988,(03) .